碧桂园刚开始做“高科技机器人”时,有些人看不懂,于是猜测说:那只不过是个噱头。后来,碧桂园在机器人上投入的心思越来越多,研发劲头从未减弱,“噱头”说不攻自破,又有人说:碧桂园没有相关基因,不一定能干成这件事。

几年过去,碧桂园研发的机器人,已经进入工地、物业、餐饮、农业等众多领域,其布局、水平、规模都已经不可小觑。正如碧桂园在日前发布的半年报中提到的“建立了一个囊括智能建造、智慧餐饮、现代农业与新零售的多元化投资组合。”现在,如果想要赶上碧桂园,恐怕是不那么容易的一件事。

明源君最近看了机器人领域的一些相关资料,研究之下,颇有心得,今天重点来说几件事:

1、碧桂园机器人产业的布局逻辑是什么?

2、碧桂园机器人现在的水平到底怎么样?

3、为什么碧桂园能做成这件事?

下面明源君细细来说。

碧桂园机器人布局的领域

都是“三方”痛点集中的领域

地产行业目前比较关注的,是博智林的智能建造,通俗来讲也可以理解为碧桂园在工地上使用的各种地产工程机器人。

其实,碧桂园在物业、餐饮、农业几个领域,也都有自己的机器人应用场景。这些领域,都是“三方”痛点集中的领域。所谓三方,就是相关企业、从业者、消费者。

就地产工程领域来说:

1、相关企业:愿意在工地从事体力劳动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用人成本越来越高,工人老龄化也越来越严重。

2、从业者:工地岗位又脏又累,上升通道狭窄,还容易对身体造成损害。

3、消费者:施工人员技术层面很容易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导致出品质量不稳定,很容易出现问题。

就餐饮领域来说:

1、相关企业:人力成本不断上升,人员流失大;中餐集中度低,规模化效应弱。

2、从业者:烹饪岗位师徒传承,存在技艺流失风险;服务岗位辛苦劳累,上升通道狭窄。

3、消费者:就餐等待时间长,食品安全风险突出,疫情期间人员接触增加新的风险。

至于物业、农业这两个传统上的劳动力密集领域,也存在和上述2个领域类似的“三方”痛点,大家容易理解,不再赘述。

而碧桂园机器人的加入,则可以消灭以上3方的痛点。

以博智林研发的智能制造机器人为例。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机器人的工效是人工作业的数倍。比如楼层清扫机器人所过之处很快清洁如新,清扫效率是人工清扫的4倍。

地坪研磨机器人遇到柱子等障碍能自动转向,不但磨得快,还很干净,再不用担心灰尘弥漫。整体工效为人工作业的2倍。

而对于未来工地上的建筑工人来说。他们只需要通过PAD控制这些机器人,给这些机器人下指令就好。高空作业的危险、喷涂作业的辛苦,以及各种建筑岗位的繁重、脏乱,都将成为过去。

对于购房者来说,机器人施工更加标准化,误差更小,项目品质也更有保证。

引入建筑机器人后,项目可以针对施工质量进行智能化评判,有些环节机器人还会自动生成电子报表,通过建筑大数据的收集,能更好地进行工地监管,并将数据反馈到技术部门,对机器人进行优化和迭代。即使最开始有一些技术上的壁垒,也会很快就因为机器人的迭代,而被消灭,并且是在所有机器人施工的项目里同时被消灭。

机器人技术和规模的护城河

已初步形成

进入千玺餐饮机器人集团打造的FOODOM天降美食王国机器人餐厅综合体,满满的都是未来世界的感觉。

机器人大厨们从人类师父那里学到了全身的本事,正在煎炒烹炸,然后出锅。

装好的食物在轨道上排着队,有序穿行,去向它应该去的桌子。

然后,从天而降,呈现在食客面前。

抛开观感,我们可以从一些数字,感觉下碧桂园研发机器人的技术护城河。

碧桂园旗下的博智林,已经搭建系统化的研发、制造、应用体系;针对建筑机器人五大核心系统(伺服、传感器、导航、视觉、软件)实现了全覆盖自主研发,其中导航、视觉、多机调度等技术填补了建筑机器人领域的空白。在施工质量智能化评判、建筑大数据治理、智慧工地监管等细分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截至2021年7月,博智林已递交专利有效申请3,337项,获授权1,381项;相关研发产品相继斩获IF设计奖、红点奖、红星奖、中国专利奖、金芦苇奖……

碧桂园旗下的千玺机器人集团投入巨资进行餐饮机器人的应用研发,核心团队中博士和硕士占比超80%,已经递交专利申请1000余项,已获授权500余项。自主研发机器人设备及软件系统80多种……

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签约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综合示范基地,以分子育种、智能农机、无人驾驶控制系统研发和数字农业应用为核心和基础……

如果你认为碧桂园的机器人仅仅还处在研发阶段,那你就错了,智能制造、智慧餐饮机器人均有了阶段性的成果。

碧桂园旗下的千玺机器人集团截至目前已完成汉堡机器人、云轨系统、一体化全自动蒸箱、火锅智能配餐机器人及自动物流系统等60余种样机的研制,其中8个项目已进入量产阶段,包括:煲仔饭机器人、冰淇淋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火锅店机器人设备(云轨、三合一小车、物流线)、现磨五谷豆浆机器人、棉花糖机器人、现磨咖啡机器人、粉面机器人;5个项目已进入小批量试产阶段,包括:汉堡机器人、智慧食堂系统、中餐机器人设备(炒锅系统、云轨)、双臂煲仔饭机器人、单臂炸机器人。

下图,是千玺机器人集团的产能。

截止2021年7月26日,千玺机器人集团已在大湾区主要城市开设机器人餐饮门店95家,类型涵盖中餐、火锅、快餐、粉面、煲仔、麻辣烫等。

此外,千玺机器人集团已激活自营、出售、租赁、合营共2300余台各类餐饮机器人单机设备,遍布28个省市自治区的酒店、学校、医院、景区、交通枢纽等公共空间。

碧桂园旗下的博智林,目前已形成混凝土施工、混凝土修整、砌砖抹灰、内墙装饰等12个建筑机器人产品线。截至2021年7月,已有18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服务覆盖14个省份近70个项目;签约累计近500台,交付近300台,累计应用施工超百万平米。

碧桂园服务目前已推出了物业机器人“第一军团”。该批机器人即将量产并投入使用,包括商用清洁机器人,室外扫地机器人、住宅楼扫拖机器人和贴边清扫辅助器械等……

为什么碧桂园能做成这件事?

明源君认为,碧桂园能在短短几年中,在机器人领域取得如此进展,有以下3个方面的原因:

1、国家政策的支持

对于科技领域,特别是机器人等硬件的研发制造,国家一向是大力扶持的。

2020年10月14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人社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从9个方面提出38条措施,激发民营企业创新创造活力与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其中提到,要实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推广计划,扩大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020年7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等13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

2021年7月28日,住建部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一批)的通知》,要求全国进行学习。

其中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凤桐花园项目有两项主要举措被纳入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分别是普及测量机器人智能测量工具举措、加快研发施工机器人和智能工程机械设备。

2021年2月2日,住建部将佛山顺德凤桐花园项目、佛山顺德北滘镇南坪路以西地块之一项目等7个项目纳入智能建造试点项目……

2、碧桂园集团的战略定力

碧桂园做机器人,从一开始就遭遇各种声音,但碧桂园集团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断加大科研力量的投入。而碧桂园高层领导,也对机器人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据说,由云轨小车、上菜机、下菜机、玻璃轨道和小车调度系统五个模块组成的中餐菜品空中智能传送系统,就有碧桂园高层领导参与了相关设计。

其灵感来源于赛博朋克风格的未来世界,通过富有设计感的云轨小车,自动规划路径,智能避让,运载到下菜机,通过下菜托盘降落到客人桌前,给人带来“美食天降”的惊喜体验。

3、碧桂园的管理和实验优势

很多科技公司起步的时候,缺乏管理经验,而碧桂园在过往的地产从业中,已经培养出大量优秀的项目管理人才,地产产品的研发、管理、复制,其实与科技项目的管理有很多共通之处。

一些科技公司起步的时候,往往面临资金或者人才匮乏。而碧桂园旗下的各个机器人公司,有充足的研发资金。又凭借自己的实力,吸引到了数以千计的顶级高科技人才加盟。

机器人的研发,在应用场景中实验,并加以改进,是重要的一环。碧桂园地产主业有大量的工地应用场景,碧桂园服务有自己物业管理下的商业项目、住宅小区等真实的应用场景。

有了以上3条的加持,碧桂园在机器人领域能突飞猛进,也就不足为怪了。(作者:明源地产研究院 天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