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夜间,北京市发布本年度第二批次商品住宅用地出让公告,共计43宗,总建筑规模约496万平方米。

今年首批集中供地时,北京首次引入房屋销售价格引导机制,建立“房地联动、一地一策”机制,较好实现了“稳地价”预期,也被住建部点名表扬,称要推广北京市的做法。

第二批集中供地,北京模式再升级。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从市住建委独家获悉,此次不仅在36宗地块中设置了竞高品质商品住宅建设方案的环节,以更好落实中央“提品质”的要求,还首度引入“竞现房销售”的试点。

集中供地的北京模式是什么?7月,住建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司长张其光在媒体上解读时提到:建立房地联动机制,限房价、控地价、提品质,建立购地企业资格审查制度,建立购地资金审查和清退机制。

实际上,这也是北京第一批土地集中出让时,为推动商品住宅用地供应由“价高者得”的单一目标向完善市场、稳定房价、保障民生、提升品质多目标管理转变,引入的“房地联动、一地一策”机制。

当时,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就介绍,这一机制的政策“工具箱”很丰富,包括各区严控地价成本、控制地块溢价空间锁定地价上限、竞政府持有产权份额、合理配置户型结构(套内70/90)、配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高品质住宅、适当提高销售门槛、合理设定优先购买顺序、加强预期管控等十余个政策工具,可根据地块具体情况单独或叠加组合使用。竞政府持有产权份额、配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高品质住宅等多个工具,已经在首批集中供地时使用了。

此次第二批集中供地,政策“工具箱”同样将发挥作用。43宗地块中,控制地块溢价空间锁定地价上限、竞政府持有产权份额、合理配置户型结构(套内70/90)、配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高品质住宅等工具均有所体现。

与此同时,相比于首批集中供地,此次又有2个新变化。

首先,是增加了建设品质要求。43宗地块中,有36地块都设置了竞高品质商品住宅建设方案的环节,如朝阳区管庄乡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整治项目(一期)GZGJC-02、GZGJC-03地块R2二类居住用地;十八里店朝阳港一期项目1303-685地块;东升镇京昌路楔形绿地棚户区改造项目(二期)0803-631-1块R2二类居住用地,占到地块总数的8成。

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也透露,此次不仅是增加了竞高品质的要求,还适当调整了相关评审办法和记分规则,更侧重于解决群众关心的商品住宅质量“通病”,更侧重于推进绿色节能建筑。

其次,是使用了2个新的政策工具。首先,是在大兴黄村海户新村DX00-0208-6020、6026地块引入了“竞现房销售”的试点,当竞买报价达到土地合理上限价格后,就转入“竞现房销售”面积,即到竣工备案后方可销售的面积;当可出让居住建筑规模全部竞报为“现房销售”,转入竞高品质建设方案。需要注意的是,所在楼栋需整栋现房销售。

“在大兴地块试点竞现房销售,也是在稳预期的前提下,探索下市场和企业的接受程度。”市住建委上述负责人表示,现房销售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解决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交房时“货不对板”的问题。近期,北京已经发布了商品房销售新规,明确样板间设置要做到三个一致,就是为了解决“货不对板”。这一新规对第二批集中供地同样适用。

同时,北京此次也借鉴了其他城市的好做法,在几宗郊区地块中引入摇号工具,如昌平区昌平镇东环路136号(原六亭饭店)项目CP00-0205-0021地块R2二类居住用地;通州区永乐店镇中心区G地块土地一级开发项目TZ10-0101-6101地块R2二类居住用地、6102地块A334托幼用地;房山区城关中心区FS00-0230-0018、0029、0048地块R2二类居住用地。当报价达到地价上限后,就转入摇号,以提高土地竞买效率。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赵莹莹

编辑 胡德成

流程编辑 刘伟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