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地产网“资金实力方面独立开发白石洲项目没有问题,不会基于资金方面的问题或者是建设能力方面的问题去寻求合作。从目前来看,还没有具体的合作方案,但是长远来看是持开放态度。”

今年房地产迎来了近10年最大的挑战,为了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发展,中央政府在方方面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调控,防止房地产市场过热。

绿景中国亦因重点项目白石洲项目亦一直受到市场关注其资金问题,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唐寿春指,白石洲项目4月份已确认实施主体,预测补地价的时间应该是在今年第四季度,公司已经做好了资金安排,按照第四季度去补交地价。

8月30日,绿景中国举行2021年中期业绩,出席管理层包括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唐寿春、执行董事叶兴安、执行董事黄浩源、执行董事萧志雄及首席财务官兼公司秘书陈健民。

唐寿春于会上介绍,白石洲项目作为现在深圳最大、价值最高的城市更新项目,项目的总体规模是358万平方米,其中可自持的有180万平米。在这180万平米当中,住宅和公寓加起来占到2/3,余下的部分就是商业。项目将分4期滚动开发,预计开发的周期是8到10年,当中扣除了返迁和公摊面积之后,归绿景的可售面积大概180万平米,今年4月份已经确认了项目一期的实施主体,7月份获得了开工证,现在已经开始基坑工程施工,预计大规模的预售时间为2023年。

“我们争取在明年年底可以达到预售的状态。”唐寿春表示。

对于在目前的融资环境,白石洲还没有达到预售节点时,公司怎么确保有足够的现金流满足经营需要?陈健民指,针对项目开发需求,目前数个大型旧改项目都已经获得了银行或者是银团的拆迁贷、开发贷授信,比如说白石洲已经获得207亿元银行授信,另外还有几个旧改项目的银行也已拿到授信,项目开发资金已经获得充足的保障。

其次,凭借项目优越的地理位置,上半年也按照计划完成了销售目标。

据介绍,绿景中国于上半年合同销售约为20亿元,当中超过一半在大湾区,回款率达到了99%,截止到今年6月底,绿景中国可售货值约为120亿元人民币,仅是处于现楼状态的库存已经有30亿,而达到预售状态的项目货值大概有86亿,这两项加起来可售货值有120亿元,当中大部分都处于大湾区核心的地段,不用担心去化率,集团会按照现金流需求一步一步推出市场。

手头现金方面,截止到6月底现金有83亿元,当中非受限现金有50亿元,加上上市公司和控股股东手里还保持很多优质旧改项目资源,可融资空间非常大。

对于本月初住建部发出《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唐寿春认为,目前旧改政策具体实施意见还没出来,政策对旧改会产生一定影响,但还是会继续有一些符合政策的旧改项目。

他补充:“不管政策怎么制定,对绿景现有项目基本上不会构成影响。白石洲项目计划立项、专规都已经通过,并且一期、二期拆迁率很高,黎光项目也已通过专规,实施主体拆迁,很快就会拿到,包括还有沙嘴项目以及珠海南溪项目,这些项目已经进展到很深的深度。”

唐寿春则表示:“绿景集团是一个以旧改闻名,或者说经验丰富的企业”,集团会继续关注整个珠三角大湾区各大城市政策,有质地优良的项目,还是会予以关注。

至于绿景中国另一个重点项目,是珠海东桥项目,这也是白石洲推出市场之前绿景最重要的项目之一。陈健民对此指,有关项目面积76万平方米,分两期滚动开发,预计可售面积约30万平方米,项目一期已经准备好,今年10月份正式预售。

他续指,目前公司没有任何一笔表外融资,未来一年没有美元债到期而需要再融资的压力,三条红线其中两条也已经达标,“剩余的一条红线预计在几个大型旧改项目推出市场达到预售状态时,大量现金流回笼,就可以把现金短债比这条红线变绿。”

“随着项目一步一步推进,项目潜在价值会进一步提升,所以大家可以预计,到2023年大规模预售时,公司的财务指标、三条红线、信用评级以及整个资本市场的评价,都会有脱胎换骨的改变。” 陈健民如是说。

截至今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绿景中国实现总收益约为20.30亿元,同比下调约17.5%,毛利为9.63亿元,同比下跌约39.9%,毛利率为47.5%,对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8个百分点。陈健民指,主要原因是因为结转项目的结构有所改变。陈健民解释称,绿景后续还有深圳黎光项目以及最新的白石洲项目,等到这些项目结转时,毛利率就会回到60%以上。

“我们整体毛利率还是比市场平均水平高得多,还是在40%多的水平。”

叶兴安则介绍,绿景选择的是精耕细作、追求单项目效益的模式,这个模式是由绿景旧改为主的业务发展策略决定的。

他指,绿景对销售规模一直不是非常追求,都是为了追求效益最大化。每年销售指标根据资金需求及业绩计划安排来制定,预计今年应该会在45到50亿。

至于香港方面,黄浩源表示,公司在香港暂时不会有其它并购计划,集团的精力和资源会集中在境内几个大型项目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