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贝壳(BEKE.N)发布2021年二季度业绩及上半年业绩情况,这也是今年5月创始人左晖因病去世、彭永东接棒后,贝壳发布的首份财报。

图片来自贝壳找房公众号

在具体业务上,贝壳上半年总交易额(GTV)突破至2.29万亿元,同比增长72.3%,存量房业务交易额1.33万亿元,同比增长70.1%,其中非链家门店贡献的交易额同比增长89.6%。另外,新房业务总交易额为8417亿元,同比增长70.7%。

上半年整体来看,贝壳营业收入达到449亿元,同比增长64.6%,调整后净利润为31.40亿元。二季度总交易额为1.22万亿元,比一季度的1.07万亿元略高一些。总收入242亿元,同样略高于一季度的207亿元。

尽管上半年贝壳实现净利润16.07亿元,同比增长35.3%,调整后净利润18.61亿元,同比增长68.8%,但贝壳二季度净利润为11.16亿元,比去年二季度28.39亿元缩水60.69%,而调整后净利润16.38亿元,比去年二季度29.51亿元也有44.49%的降幅。

盈利能力出现走弱的同时,贝壳的成本正在增加,二季度成本为188.40亿元,同比增长38.6%,上半年总成本为347.21亿元,同比增长85.16%。

贝壳主要财务数据,截图来自东方财富网

截至上半年末,贝壳系列门店总数达到52868家,经纪人总数54.86万人,与一季度环比分别增加8.52%和3.8%,但同比都有20%以上的增幅,这意味着进入2021年来贝壳的扩张步伐已经有所放缓。

尽管仍处上升势头,但这份财报似乎并未让投资者满意,业绩披露后,贝壳股价持续下探,一路探底至16.63美元,8月13日的收盘价为17.80美元。要知道,这一股价与去年11月16日最高时的79.40美元相比,已经缩水了77.58%。

贝壳股价波动与国内房地产市场走势非常相似。去年11月,国内多个城市正在掀起楼市热潮,各地成交和均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行。但进入2021年后,多地从限购、信贷等方面加强调控,此后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趋冷形势明显。

例如深圳2月出台二手房指导价,广州4月起调整税费并加码人才购房政策门槛,多方向、大力度的调控措施,对两地二手住房市场产生了深刻影响。

作为与房地产市场深入绑定的交易平台企业,贝壳的业绩表现与市场发展息息相关,其股价也正是从今年3月左右开始波动下行,并从6月开始下滑加快。到了8月5日,贝壳报收19.81美元,跌破20美元的发行价。截至目前,贝壳市值为211.98亿美元,与去年11月16日股价最高时相比缩水超过七成。

对于后续展望,贝壳财报给出的预判显得并不乐观,称三季度预计总净收入为145元至155亿元之间,将比去年同期下降约24.6%至29.4%,并表示该预测考虑了近期房地产相关政策措施的影响,以及公司目前对经营形势和市场状况的初步看法。

南方产业智库在披露财报后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贝壳CFO徐涛在答问时,同样表达了下半年存量房市场交易额将整体放缓的预判。他预计,下半年信贷管控依然偏紧,房贷利率继续走高,贷款审批和放款周期拉长,银行房贷额度紧张。同时他也表示,新房交易三季度或将放缓,但四季度会有所恢复,且开发商将更加依赖经纪人渠道销售。

贝壳CEO彭永东认为,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周期性很强的行业,从过去20年的时间来看,通常以三年为周期。“在三年周期前两年,成交量会维持较小幅度波动,最后一年交易量会大幅上涨,价格也会大幅上涨,整个市场的平衡被破坏,此时就会出台相应的政策。”

彭永东称,各类政策和举措,会给整个行业带来一个更加稳定的环境,核心本质是如何能去除房价本身的非理性,这种非理性对行业、对贝壳都是不利的。

南方产业智库点评

去年上市风光无两,今年中报数据不错,但贝壳却面临股价下跌、二季度利润缩水的状况。结合楼市变化发展的形势,这反映出房地产交易平台、房地产经纪行业受到行业变动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也是贝壳以及同类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

◎相关专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