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今年以来,我们常关注的中介平台发生了变化。
有些价格调控严厉的城市,直接下架了核心成交数据。
而最值得参考的又是成交数据,比如成交价、成交量。
现在相当于两眼抹黑。
公布出来的是挂牌价,只能说勉强参考,个别城市根本不值一看。
比如,有指导价的城市,挂牌价现在是齐刷刷的贴着挂牌价来,可是,看这种6折左右的价格有什么用?
在没有指导价的城市,要么业主任性挂高,或者给别有用心的人挂低了。
任性挂高的不能无视,也影响市场,之前深圳就是打击集体挂高价的行为。
而刻意挂低价,就很容易割韭菜,吸引流量,吸引关注、吸引到客户主动打电话,然后再推荐去看其它房源。
今天重点关注“挂低”这个套路,很多年前就备受诟病,但现在依然很有用。
真是广东话有讲【桥唔怕旧,最紧要受】。
看到央视暗访在8月中旬报道了上海的部分中介,就是用这个套路,不过是租房市场。
今天在朋友圈发了个动态,广州挂牌价与真实成交价对比,竟是无可奈何——一直追求真房源,却兜兜转转回到过去。
以后,房源是真的,也只有线下谈了,才知道价格的“真”。
实际的价格会越来越难了解,回到以前“听中介”的年代。
下文转央视网,主要是租房市场,买二手房同样也要小心套路,多做好“选房、选人”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