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安安聊商业”~
种种迹象表明,楼市进入监管时代。
01 高房价被指导
深圳是第一个出台指导价的城市,之后,一线城市的上海、北京分别采取不同方式的指导举措,调控楼市发展。
2月8日,深圳住建局发布《关于建立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发布机制的通知》; 7月9日上海正式开启二手房挂牌价核验政策,7月14日,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进一步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存量房房源核验及信息发布工作的补充通知》;8月24日,北京市住建委起草《北京市住房租赁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当房租快速上涨时将从租金指导价调控。
近日,指导价再添一员,那便是广州,8月最后一天,广州发布了《关于发布首批热点区域住宅小区二手住房交易参考价格通告》,对热点区域住宅小区二手住房提供交易参考价,首批共96个小区。主要涵盖广州天河、越秀、海珠、番禺、黄埔五个区域。
从具体价格看,首批二手房参考价格均低于10万元/平方米,据无冕财经报道,有业主表示,指导价相比起市场挂牌价,相当于打了7折。以一套价值300万元的房子为例,若按指导价7折计算,则价格将“缩水”约90万元。“睡一觉醒来,身价缩水百万”,从该业主的调侃侧面也能看出指导价的威力。
在众人印象中,一线城市的房价可谓是“高不可攀”, 即使是降价百万,一些“小镇青年”还是无法支付,依然不能在一线城市站住脚跟。
02 哪些城市还有机会?
据58同城、安居客发布的《7月国民安居指数报告》显示,一线城市找房热度环比微涨0.3%,二线城市找房热度环比下跌 0.6%,三四线城市找房热度环比上涨1.9%。
一线城市热度下降的同时三四线城市热度上升,这是否意味着,小城市的机会到了?
我们再来结合一份最近发布的报告,据麦可思数据显示,近五年“小镇青年”毕业半年后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从2016年21%降至2020年15%,这背后说明了什么?
数据还提到,2020届“小镇青年”毕业半年后不在一线城市就业的群体中,超七成(73%)的人选择到家乡所在省份就业,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家乡省会城市又拥有了良好的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资源。比如,云南昆明也有SKP、恒隆广场;山东济南正在修建平安金融中心、绿地国金中心等,一座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当然,除了这些附加因素,最直接一点的是,这些城市的房价压力相比一线城市小了不少,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省会城市的发展自然不容小觑,而一线大城市除了调控高房价的商品房以外,也在完善住房体系。
一个好消息是,国家也在定调“住有所居”,国新办举行“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新闻发布会,住建部表示,将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买不起租不好房的现实问题。以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比如广州计划“十四五”期间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66万套,北京也将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有效供给,推进存量商业、办公、厂房等建筑的改造。之后,相信更多城市会开展相关计划,而青少年会选择自己认为发展机会大的城市,不会考虑过多现实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