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通过新增名校“冠名学校”,表面上看似教育水平有所提高,却演变成一些开发商炒作的热点,导致“名校环城”现象。据中新网评梳理发现,有很多的一部分人是抱着“买房进名校”的心理预期,而实际购房后“学校几乎人满为患”的存在,其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名不副实”。真不可思议!

随着城市化的布局,多数城市的新城区建设,这对一些名校搬迁或建分校,有合理性和必然性。一方面是新城区的发展,自然需要相应的教育资源配备;另一方面是一些学校自身的发展需要新的空间,这些新城区建设将是他们不错的选择。因此,在教育资源合理分布的前提下,对于“名校环城”也不能被一概否定掉。

事实上,出现“名校环城”几乎都是分布在新城区。目的是为了能够实现均衡化的发展,让优质教育资源及时与城市扩展的步伐跟进,其本身并无问题,符合“就近入学”的政策规定。然而,当这种名校的“跟进”却变成“批量复制”,这将会给一些地产商创造“销售噱头”的条件,那此事情就变味了。不客气地讲,就是在助推高房价的诞生。

例如,一些新区名校只不过是概念先行,不仅是“学校没盖,名声在外”,而且也的确有不少本就属于“贴牌或者说冠名”名校。因此,一些所谓的“名校”将会是开发商的最有利的营销手段,而实质往往“货不对板”,甚至就连开发商当初的承诺变成空头支票,导致一部分的孩子上学都成难事。对此现状,显然是需要有针对性地规范,因为它不仅损害了部分购房者的权益,也在加剧社会的住房和教育焦虑。

从长远来说,城市需要发展,教育必须均衡,在对新城区配置上,一定要合理化地对待优质教育资源,要以大局观为主,其目的是吸引居民入住,也有助于解决主城区拥堵的问题。但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如果出现“一窝蜂”涌到城郊拿地,这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就必然会造成新的资源配置失衡。

一是,可能会存在“为开发而开发的造城潮”。面对庞大的造城运动,城市的远郊成了居民居住和孩子上学的地方,其功能极为单一,而它的基础设施都跟不上,这样一来就会沦为“睡城”乃至“鬼城”的可能。另外,在城郊规划大批住宅,反而也会加剧通勤的压力,这又会制造出新的拥堵问题出来,当然此种现象出现率很小。

二是,倘若一些开发商以这种追逐优质教育资源为诱饵的销售策略,这将击中了家长们的教育焦虑,必然会引来众多的追捧,从而会造成学期房得高价位出现。同时,也会对当地的楼市出现过热的市场假象,这将与“房住不炒”的政策出现矛盾。

面对此种现象,一些地方或许对此并非不会不知道,只是出于拉动楼市作为的考量,甚至也存在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暗箱操作。

这样说明了,在某种程度上与“名校环城”现象是一些地方政府、地产商、教育产业链等几方主体的某种默契。为何这样讲,其不说大伙也略知一二,让当下不温不火的楼市热起来,只能从刚需里面下手。而这所谓的刚需,也莫过于教育。也是“中国式家长”最舍得花钱的地方,不外乎子女教育。

总之,遏制“名校环城”乱象,除了从城市规划、从政策层面来禁止房地产商捆绑教育进行宣传之外,其治本之策仍在于从教育内部着力,本固则乱象不生。如果新区教育的发展也在跟着过去“名校”概念起舞,这将会造成“学校批售牌子,房企赚足票子”。因此,教育应该从唯老百姓的角度看问题,才会找到问题的症结,也才能有针对性地辨症施治。“名校环城”的最终不仅不能真正地提升一个地方教育水准,反而还会进一步地刺激社会对教育的焦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