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停贷、利率上调、二手房指导价、严查经营贷、租赁住房、降低学区房热度等等,一系列的调控之下,房价还会涨吗?一位朋友说道,心里感觉不会再涨了,但这市场谁说得准,万一又像前几年那样,稍降温后又是翻番上涨,刚需输不起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周围的人还都在讨论在哪买房。还告诉我,如果在深圳看到哪些大降价的房抓紧买,因为很少了!
忽然我陷入了思考,若后面继续翻番上涨,我想全世界没有哪个城市能跟深圳比房价了,看着到处是千万级别的房子,你想产生一种错觉似乎大家都进入发达阶段了,比那些发达大都市都强,然而有多少人还在挤着几块的公交,吃着十块钱的快餐?我还要多奋斗多少年?自己不知不觉就被同化了:房价肯定还要涨的!个股布局上,我的一贯作风就是提前埋伏潜力股,例如:一个月前我就说了,士兰微,晨曦航空。要注意低吸,以及士兰微一百的格局,相信跟上节奏的朋友现在都已盆满钵溢,等待下波机会了,更多好股已发关住关住我的共种耗:康康看股
不得不承认在过去的几年里,最暴利的投资就是搞房地产,只要买房的就是人生赢家。而一旦房价真正下跌时,这些财富也有瞬间消失。所谓的高房价,其实是有价无市,都在硬撑着。房子越盖越多,人口越来越少,加上这一代独生子女居多,一个家庭拥有数套房子是常态,空置率可想而知。供需关系决定了市场。
这种情况下,房子其实就是纸上财富。房子你能卖给老外,换成高科技产品么?也就只能在自己人手中倒腾而已。在泡沫破灭以前总是魅力无限的,房价或许还能涨一点,但力不从心。“让投机炒房的人付出代价”已经很明确:房价不能再继续大涨下去。大众对房子的追求无可厚非,但一味的炒作泡沫只会被吹大,破灭。房价翻番上涨带来“纸上的利润”一天不兑现,它都有蒸发的可能。
2017年,燕郊房价曾上探五万,让不少燕郊人甚至认为,燕郊的地位在全国继北上广深后排第五。然后,燕郊现出了原形。如今均价仅2万元平方米左右,不少房源已经腰斩,就这情况下购房者的人并不多,但你看到环京地区的开发商都倒闭了吗?断供得多吗?并不多,也就是部分房价跌50%对银行来说影响并不大,你还是一样得还房贷,而影响最大的只有那些投机炒房的。
房子既然是商品,涨跌就很正常。到底还是把房子当作投资了,一些人手中持数十套房,财富远远胜过那些高科技企业。房价涨跌本来就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只让涨不让跌,只赚不赔的买卖不存在,我们看到鄂尔多斯、温州、海南以及这几年的环京都经历过跌50%的情况,所以房价不能大跌,更多是那边多套房的人心理安慰而已。
2021年的楼市越显得不平静。深圳的房价已经开始松动,后面还会有更多的下跌。以北京为例,北京房价高点是在18年,18年之后连跌三年,虽然跌幅有限,但房价再也没有回到18年的高点,大概是下跌10-20%左右。
回顾这一波长期的房地产盛宴,从90年开始房价已经上涨了差不多30年,有人说高房价成了最好的避孕药,买不起房就不结婚 ,或者结婚也不要孩子,因为光是买房就花光所有积蓄,加上未来30年的大部分收入,有心而无力。年轻人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更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
对于目前的楼市易居副院长杨红旭认为,现在房地产泡沫总体水平,应创了住宅市场化以来的最高值。但各地区差异较大,大部分地区并不值得过于担忧(房价大面积下跌不太可能出现),因为很多地区201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楼市场持续降温,泡沫部分已经消化。
换句话来说前两年房价已经开始慢慢下跌了,除了环京等个别地区跌幅比较大外,其他都在缓慢下行,走向平稳。不过,仍需防范2022年出现类似2014年的大幅下跌,真正风险较大、面临挑战的是泡沫较大、且尚未经历降温的部分热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