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正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心和基点,成为企业或个人创造财富的中心和源泉。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城市经济环境是大学生择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全国共有300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800多个县(市辖区、县级市)、3.9万个乡镇(街道)。谁是中国区域经济的佼佼者?

百强市

百强城市,堪称中国城市第一矩阵。

2020年,全国GDP突破100万亿,万亿GDP城市扩容到23席,TOP100城市的入围门槛是2800亿元。

从省域分布来看,百强城市最多的省份是:江苏(13个)、山东(11个)、广东(10个)、河南(9个)、浙江(8个)、河北(6个)、福建(5个)、湖南(5个)、安徽(4个)、湖北、江西、四川(3个)。其中惠州排名54。

在TOP100城市里,江苏是最大赢家,13个设区的地市全部跻身其中。同时,江苏还是万亿GDP城市最多的省份,坐拥苏州、南京、无锡、南通4个万亿城市。

相比而言,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仅有10个城市跻身百强。珠三角9市中,肇庆未能进入百强;而偌大的粤东西北,则只有湛江、汕头两市入围。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江苏也是唯二拥有2个TOP10城市的省份,广东的广州、深圳,江苏的苏州、南京,双子星闪耀。

作为经济大省,山东、浙江表现也相对突出。山东11城跻身百强,仅有泰安、滨州、聊城、日照、枣庄5市未入其列。浙江8城入围,仅衢州、丽水、舟山未入其列。

河北虽然区域经济并不显著,但有6个城市跻身百强:唐山、石家庄、保定、沧州、邯郸、廊坊。

湖北、四川则各有3个城市位列其中,且均为省会+副中心城市的组合。湖北是武汉与宜昌、襄阳,四川是成都与绵阳、宜宾。

百强区

8月17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正式发布2021赛迪百强区。“两千亿区”数量进入快速增长期,2018年新增4个,2019年新增4个,2020年新增7个。至此,经济总量突破两千亿元的城区达到了27个。按省份来看,江苏省和广东省上榜城区数领跑全国,分别上榜了22个和20个城区;在百强区前10名中,广东省独占八成,并包揽前3位。

2021年十强区分别为:深圳南山区、广州天河区、深圳福田区、青岛黄岛区、深圳龙岗区、佛山顺德区、广州黄埔区、深圳宝安区、广州越秀区、苏州吴江区。

区域分布东多西少,全国城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2021年,百强区东多西少的分布态势更加明显,2021年赛迪百强区中,东部地区较上年增加3个,共占68个席位;西部地区保持稳定,仍占16个席位;中部地区连续两年下降,共占14席;东北地区有所下降,较2020年减少2席,仅拥有2个席位。

城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持续扩大,东部地区城区显著强于其他地区,且发展优势更加凸显,全国城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严峻。

2021年百强区不同区域数量分布(单位:个)

资料来源:赛迪顾问,2021.08

2021年百强区按省(区)市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赛迪顾问,2021.08

头部城区实力突出,GDP“两千亿+”成为新趋势

2020年,GDP突破两千亿的城区增至27个。这些头部城区经济实力异常突出,地区生产总值累计达8.41万亿元,以不到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0.2%,贡献了全国GDP总量的8.2%。可以预见,未来领先城区经济规模突破“两千亿”将更加常态化。

2021年全国(不含直辖市、港澳台地区)领先城区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各城区统计公报,赛迪顾问整理,2021.08

百强区高质量水平提升,经济密度和发展效能持续提高

近年来,百强城区竞相升级完善产业体系、消费供给与城市设施等,从根本上优化提升城区竞争力,较大程度带动了城区高质量发展。

2020年,百强区人均GDP达到147166元,地均GDP实现10.64亿元/平方公里,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高于江苏(121205元、0.96亿元/平方公里)、浙江(100070元,0.61亿元/平方公里)和广东(87897元,0.62亿元/平方公里)等经济强省的省域平均水平,百强区经济密度和发展效能持续走高。

聚焦社会民生,共享发展落在实处

2020年百强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8851元,比202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3834高出15017元。与此同时,百强区2020年实现新增就业人口总数256万人,占2020年全国新增就业人口的22%。

百强县

目前,全国共有2800多个县级行政单位,除了900多个市辖区之外,还有380多个县级市、1300多个县、160个自治县及旗、林区等。

与地市经济相比,县域经济悬殊更大,且强县集中于东部地区。

根据榜单,百强县最多的省份分别是:江苏(25)、浙江(18)、山东(15)、河南(7)、湖北(7)、福建(6)、湖南(4)、安徽(3)、辽宁(3),河北、内蒙古、陕西、新疆、四川(2);广东、贵州、江西、云南(1)。

与百强市、百强区分布相对应,在百强县中,江苏、浙江、山东霸榜,三省合计占比接近6成,成为中国县域经济最闪亮的地带。

数量上,江苏依旧是最大赢家。江苏上榜25个县市,而整个江苏也就40个县(县级市),一半县市跻身百强。浙江上榜18个县市、山东上榜13个县市,位居二三位。

河南、湖北各有7个县市入围,福建6个、湖南4个,四个省份位于第二梯队。而安徽、辽宁、河北、内蒙古、陕西、新疆、四川、广东、贵州、江西、云南等11个省份的入围数量都在3个及以下。

稍有意外的是,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的广东,仅有1县入围,为惠州博罗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