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青岛商业地产中有600多万平方米的库存,去化时间超过90个月。有人说,商铺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很多商铺已由原来的“摇钱树”变成了如今的“烫手山芋”,那么西海岸新区情况如何?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城市中心转移,老城区商铺辉煌不再
以前的胶南老汽车站周边人流密集,交通便利,是老胶南最重要的商圈,也是当之无愧的城市中心。那时候住在周边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优越感,而谁要是在这里有一间铺面,那绝对是众人羡慕的对象,说是“一铺养三代”一点都不为过。对于当时的盛况,很多老胶南都记忆犹新。
整条街的铺面“待字闺中”
陈师傅家住嵌云街,算是当年的核心商圈内了。据陈师傅回忆,那时候真的是一铺难求。“那会儿这边算是胶南最繁华的地段了,在这块生意一般都很好,铺面也很抢手,很多想要租门面的都得托关系。”陈师傅说道。
以往的城市中心如今没了昔日的光环,很多原来抢手的铺面也成了狭小、老旧的代名词。虽然沿街部分商铺也整体进行了装修升级,但随着越来越多老商圈的人奔向新的城市中心,这里的商铺也难现往日辉煌。记者走了一圈发现,开门的商铺普遍人流稀少,时不时还能见到招租转租的广告。
发展初期地段商铺空置率极高
随着2014年第九个国家级新区的设立,各项政策利好让新区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尤其是老胶南风河以南区域,更是从原来的小村庄迅速发展成了高楼林立的新城区。虽然这片区域靠近风河的整体发展已经趋向成熟,但再往南的区域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已经有了城市雏形,各项硬件设施也日趋完善,但人口密度相对较低,整体商业发展不成规模。
记者也走访了这个片区的多个商业网点群,发现有些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商业网点也多有转让招租的情况,还有一些地方,小区交房两三年了,配套的商业网点却仍有大片空置。记者随机拨打了一个招租电话询问情况,铺面业主显得很热情,声称想做什么都可以,价格也可以再商量。“你放心,我们这片以后发展肯定差不了,租金肯定会涨,现在签个长期合同,早租早划算。”业主向记者介绍。
商业成熟地段铺面多以服务行业为主
难道说目前的铺面出租真的就进入寒冬了吗,好像也不见得。
记者先后走访了位于东区的台湾风情商业街和西区的海王路一线,铺面租售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在台网风情街记者看到,这里大多是一些奶茶店和饭馆。上午10点多,虽然看上去人流也不是很大,但几乎所有的铺面都在正常营业。一位租户告诉记者,前段时间这里的商铺还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涨价。“其实生意也就一般,肯定是达不到我们的预期,但是没办法,在这边时间长了,一些老顾客都在这边,换地方也不一定好。”
海王路上的“深夜食堂”
而海王路一线更是饭店比较集中的一条街,其中有一段还是出了名的烧烤一条街。下午四五点开始,几乎所有的饭店都开始陆续摆出桌椅板凳,准备开门迎客了。到了六七点钟,基本上空位就比较少了。“生意还行,毕竟每年这个时候都是旺季嘛。不过咱这边地段相对好一些,基本上没有租不出去的。”一位正在忙着准备迎客的烧烤店老板告诉记者。
记者又延着海王路走了一路,发现基本上都是饭馆、药店、理发店和房产中介等这类相对更偏向于服务行业的店面,除了小超市,鲜少有服装店之类的单纯卖商品的店铺。“就我这样的生意都不好干,更别说服装了。现在人很多不着急用的都去网上买了,你要真在这个地段干个服装店还真干不下去。”一位母婴店老板说道。
青岛亿房地产策划公司总经理纪云霞从事房产中介多年,对整个西海岸的商铺销售和招租情况也是比较了解。她告诉记者,现在商铺并不是不好招租,重点还是看价格和位置。商铺无论是购买还是租赁,其实都是一个投资行为,既然是投资,那么肯定就有风险,所以一定要谨慎。“你要想租个商铺做生意,那价格、位置、现状、未来可能都需要考虑进去,当然还要考虑自己的需求,所以还是需要费一番心思的。”
声明:本文系原创稿件,自媒体转载请注明,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