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市场,投资者刚刚度过了忙碌的一周,美股科技巨头财报密集发布,还要应对一堆不确定的经济数据和地缘政治消息。


(资料图)

然而,接下来的两周将更关键,投资者的注意力又要高度集中了。

从11月2号开始的短短七个交易日时间里,将有四个重大事件影响着今年余下时间的市场前景,并有可能通过打乱预期而迅速改变市场走势。

分别是11月2日的美联储利率决议、11月4日的非农就业报告、11月8日的美国中期选举,以及11月10日的美国CPI报告。

再加上正在进行的美股财报季和英国央行11月3日的利率决议,很明显,华尔街的一批投资者正准备迎接新一轮的波动。

以下为投资者总结有关上述事件需要注意的事项:

美联储利率决议

华尔街目前普遍预期,11月2日美联储连续第四次加息75个基点是板上钉钉的事,但更重要的是美联储对下一步政策走向给出的暗示,交易员越来越多地押注美联储将在12月开始放缓步伐。

上周三被人们视为“领先指标”的加拿大央行就这样做了,由于担心经济,该央行意外放慢了加息步伐,10月仅加息了50个基点,低于市场预期的75个基点。

在经济衰退风险上升之际,这为其他央行提供了一个效仿的潜在机会。

从未来两周的期权到期情况来看,交易员预计11月2日和11月10日的市场波动将比平常更大。

而在期权分析商SpotGamma的创始人Brent Kochuba看来,美联储的利率决议将是未来事件中最关键的,这为随后发布的数据将如何影响市场奠定基础。

Kochuba表示:

“对于波动率交易员来说,美联储重要性排在第一位,其他一切才是第二重要的。如果货币政策制定者表现出鸽派的态度,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波动性预期。”

“非农日”

10月份的非农就业报告将带来有关劳动力市场的重要信息。

市场目前预期,将于本周五公布的10月非农就业人口增幅,料从9月的26.3万人进一步降至19万人,但这仍表明就业市场持续走强。失业率将从3.5%升至3.6%,略高于半个世纪以来的低点。

上周四公布的美国首申失业金人数21.7万,较此前一周增加3000人,但仍处于低位,显示就业市场依然紧张,而美国第三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率初值增长2.6%,创2021年第四季度以来新高,此前曾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

这两个数据都表明,美国经济能够经受住大规模加息的考验。

在10月7日,美国公布的9月份非农就业数据好于预期,导致标普500指数下跌2.8%,创下2010年夏季以来最差的“非农日”表现。

如果10月数据再出现意外上升,美联储12月将加息幅度降至0.5个百分点的希望可能会破灭。

中期选举

11月8日的美国中期选举将决定由哪个党派控制国会。

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众议院有435名议员代表美国各地居民,参议院由100名议员组成,每个州有两名参议员席位代表该州利益。

中期选举涵盖众议院所有435个席位,以及35个参议院席位和36个州长职位。

国会两院目前都由民主党控制,虽然民主党只是以微弱的优势占据国会两院的多数席位,但到目前为止,这让拜登更容易完成一些决策。

共和党若要成为执政党,他们需在众议院多赢得五个席位,在参议院只需多赢得一个席位。共和党占多数将使他们更容易阻挠拜登的优先事项。

股市多头希望美国中期选举产生一个关键结果:国会分裂。为什么?因为股市往往会从美国国会的僵局中受益。

这个中期选举周期最可能出现的两种结果——要么是共和党赢得众议院而民主党赢得参议院,要么是共和党赢得两院,而这两种结果过去都让股票投资者受益。

财富管理公司Comerica Wealth Management援引Strategas Research Partners的数据称,在上述两种情况下,标普500指数的年度涨幅都在5%至14%之间。

私人财富公司G Squared Private Wealth的首席投资官Victoria Greene表示:

“股市往往在在政府分裂时表现最好,权力平衡和僵局是市场所喜欢的。”

“CPI日”

最后,11月10日将公布美国10月CPI报告。自从美国通胀飙升至40年高位以来,该报告在塑造人们对美联储政策走向的预期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鉴于抑制通胀是美联储的首要任务,今年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数据比CPI更重要。巴克莱银行策略师将标普500指数的表现与10个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对比,发现在过去10年里,股市对任何经济指标的反应都从未像现在对CPI的反应那样负面。

地平线投资(Horizon Investments)的首席投资官Scott Ladner表示:

我们可能会在第四季末获得一些关于通胀是否正在放缓,以及美联储是否会放缓加息步伐的明确答案,然后这可能会让美国国债市场平静下来,并推动投资者再次在股市上冒险。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