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房地产行业被商品化改革以来最大的悲情所笼罩。

继“保交楼”军令状之后,恒大发声说,持续负面新闻导致销售失速,无法确保继续履行财务义务。

而几天前,曾经TOP级房企,河南建业发出的求救信同样惊人,作为中国经济领域举足轻重的行业,房地产行业陷入了最大的不确定性之中。

在房住不炒、开发去杠杆化的时代洪流之下,一路狂奔的房地产业,由于惯性使然,已经陷入了某种迷雾之下。

9月15日,成都今年度第二次集中土拍首日,除了17宗地因故下架外,在首日的拍卖成绩单中,我们也没有看到太多“熟悉的面孔”,多宗土地被中铁建、首开、成都城投、复星、锦江统建、金牛平台、成都轨交等国企平台单独或合作拿下。

土拍,或已经成为一支温度计,测量着市场“温度”,也考量开发商口袋里还有多少余粮。

17宗地块临时“下架” 首场9宗全部底价成交

9月15日起,为期3天的成都2021年第二次集中土拍正式拉开序幕,原定的75宗涉宅用地,因故取消17宗,剩余58宗地待拍,合计土地面积约4098亩。

较第一次集中土拍,供应量有较大的提升,显示了成都从供应端确保房价平稳的努力和诚意。

上午10时,首场拍卖正式,来自锦江、武侯、金牛、成华四区的合约638.46亩地入席。较为意外的是,仅半小时,9块地全部底价成交,除一宗人才公寓用地外,其他均无销售型人才公寓比例;地块成交单价11183-15000元/㎡,清水最高限价19100-24800元/㎡,地块容积率1.5-4,总成交金额100.46亿元。

国企或联合体成为拿地主力

在上午的土拍中,锦江区两块地均由锦江统建&华发联合体拿下,电建&交投联合体、城投、金牛平台各竞得金牛区1块地,复星、轨交分食武侯区两块地,首开、中铁建各1宗拿地成华区。

其中,6宗土地由成都本地国资公司参与拍得。此场土拍最高成交楼面价为15300元/㎡,由成都城投竞得金牛区70亩宅地,各大房企的参与度并不高,九宗地块全部以低价成交。

而下午天府新区+高新区的主战场上,竞争程度才有所加剧,5宗地块全部触发最高限价,龙湖、大悦城、北京天恒等入场并分别斩获了位于天府新区万安街道、天府新区煎茶街道、高新区中和街道的地块。

晚场仅有主城区四宗地拍卖,还有一宗地流拍,不得不说各大房企的表现已经相当克制。

图片来自:吉屋网

当然,在拿地自有资金要求越来越高的当下,“克制”有时候并不是主动地选择。

国企领衔,民营联合、底价成交,反应出成都政府坚持“房住不炒”决心的同时,也透露出未来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大趋势。

在如此大环境下,拿地、不拿地,都成为了一种“考量”,没有对错。只是,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后市会给出答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