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辣财经

来源:鹏程万里柏花新

生育问题,正面临着空前的危机。

1982年,我国正式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抑制了人口增长。据统计,受益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我国至少减少了4亿新生儿的出生。而随着计划生育的深入人心,加之独生子女所享受到的红利,国人的生育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而正是观念上的改变,引发了更为严重的危机。

出生率走低

出生率下降,老龄化加剧,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2016年,为解决出生率下降问题,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但从数据上来看,仅在二孩政策放开第一年,出生率有所回温,之后却出现了4连降。2020年,我国新生儿数量约为1200万,出生率仅为8.5%,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仅为1.3。而想要保持人口总数,至少要维持在2.1左右。

出生率下降,所带来的后果也是显而易见。一方面,劳动力下降,社会失去活力,不利于国家未来发展;另一方面,社会供养压力加大,影响未来经济走势。不久前,三孩政策正式入法,继续为三胎铺路,但从外界的反馈来看,呼声并不高。

其实个人生育观念之所以发生改变,更多的原因,还是在于外界环境发生改变。过去,国人讲究“养儿防老”,但从现在来看,却似乎是“养儿妨老”。过高的生活成本,极大抑制了年轻人们的生育意愿,连自己都养不起,又谈何生儿育女呢?而即便是自身生活没有压力,生子后的一系列支出,也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影响生育的两座大山,即将被推翻。

房价

过高的房价,极大地增加了人们的生活压力,动辄几十年的房贷,早已成为了常态。为了抑制房价的过度增长,近年来有关楼市的调控也是愈发密集。自今年以来,各地先后出台购房指导价,并要求银行等金融放贷机构严格执行,真正意义上通过金融手段打击炒房行为。从目前的已经落实交易指导价的城市来看,交易量、房价均得到了有效的抑制,未来也将会有更多的地区加入其中。

除此之外,对于学区房问题,国家也是首次进行了表态。今年4月,在中央高层举办的相关会议上,首次提到了学区房方面的问题,并明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此后,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在内多个学区房“重灾区”先后落实教师交流轮岗、多校划片等政策,在推动教育资源合理分配的同时,极大地打击了学区房的意义。可以预见,随着学区房作用的逐渐缩小,未来也将被逐渐剥离教育属性,回归正常价格。

教育成本

过高的教育成本,叶玲不少人对生子望而却步。随着国人对教育的愈发重视,动辄一年几万十几万的培训费用,早已不再稀奇。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双减”政策。简单来说,“双减”就是做两个减法,一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二是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而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此前一片繁荣的教育机构,瞬间迎来了寒冬。双减的意义,并不是为了直接打压教育机构,而是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将注意力重新聚焦在校内教育之上。而结合学区房改革、教师轮岗制度等来看,未来教育资源也将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不只是为学生减负,更是为家长减负。

结语

总的来说,随着房价的抑制,教育成本的降低,压在生育面前的两座大山,正逐渐被推翻。如果上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大家又是否愿意生娃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