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马斯克接管 Twitter 公司以来,人们都在猜测他彻底搞砸这家公司社交网络的“竞速通关”(speedrun) 究竟需要多久。
有人猜半年之后公司就会因为运营不善而被当作垃圾资产处理,比如像当年 Tumblr 被贱卖给雅虎/Verizon 那样。
(相关资料图)
也有人认为:照马斯克这个德行,恐怕不到一个月就能“通关”。
而从这两天局势急速恶化的趋势来看,正确答案可能更接近后者。就在马斯克发出“要么加班要么滚蛋”邮件后不久,Twitter的数百名员工集体辞职,看热闹不嫌事大网友,则把“RIPTwitter”(Twitter请安息)这个搞笑话题刷上了热搜榜第一。
“不硬核就滚蛋”
大家可能还记得,在上上周马斯克突然以极度随机的方式裁掉了 Twitter 公司7500名左右员工的一大半。
而在本周三,大半夜12点的时候,马斯克突然又向仅存的不到4000名 Twitter 员工,下达了最后通牒:
不硬核,就滚蛋。
在这封突如其来的半夜邮件中,马斯克对全体员工发出了最新的指示:
“接下来,我们要建立一个跨时代的 Twitter 2.0 版本,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获得成功。”
“但是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变得极端硬核 (extremely hardcore),”他写道。
怎么个硬核法?大概意思跟中文互联网用户不能更熟悉的 996 已经不能更接近了:
简单来说,就是超长时间、超高强度的工作。
“(在今后的 Twitter 公司里)只有最杰出的表现才能被接受。”
马斯克接着写道,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公司将会变得更加“工程驱动”,甚至产品和设计(尽管“依然重要”)都不得不为工程让道。
“如果接受的话,请在下面这个 Google 表格上点‘yes’。”
为什么说这是最后通牒:员工反馈的截止日期是美东时间周四下午5点(也即美西下午2点)。
也即,这些仅存的 Twitter 员工,只有不到一天半的时间,来考虑到底要不要跟着这个不靠谱的新首富老板,同他一起踏上一场“硬核”的重新创业之旅。
而且,任何未点 yes 的员工,都将直接视作“下车”,将得到3个月工资的遣散补偿(标准大致和之前被裁员工差不多)。
员工:老子不陪你玩了
话说回来,这的确是马斯克入主 Twitter 以来,第二次(或者第三次)通过正式书面方式和员工进行沟通。
但是,这封邮件实在是起不到哪怕一丁点的稳定军心和打鸡血的效果了。
因为经历了过去三周的折磨之后,所有仅存的 Twitter 员工,都已经被磨得没脾气了,基本处在崩溃边缘。就连刚刚进行了大裁员的扎克伯格,都表示,“至少我们不像马斯克那样把推特搞得那么糟。”
周三上午,一直报道马斯克接管 Twitter 大戏的 Platformer Newsletter 爆出,已经有很多员工觉得马斯克这套做法是违法的,开始找劳动法律师了。毕竟,在更多以宽松文化、梦想画饼来给员工打鸡血的硅谷,这种“奋斗或者离职选一个”的情况是很少见的。
有一种分析认为,马斯克就是嘴上跑火车,实际上根本“硬核”不起来,或者至少短时间内没法达到996的程度。
而在另一边,相当一部分员工已经懒得跟马斯克继续玩下去了。即便今天的经济市场变得尤为糟糕,各大硅谷和美国科技公司都在裁员,想找到新工作难上加难。但员工们显然已经受够了。
到了周四当天,距离 deadline 越来越近。马斯克和他的团队发现点 yes 的人根本不够多,开始紧张了。
内部消息传出:马斯克和团队跟关键岗位和资深的工程师约了大量的会议,试图说服他们点 yes 留下来,以至在周四当天的日历被安排的满满当当。
马斯克用丰富多样的工作和丰富的报偿来试图说服这些员工。在他的计划里,接下来的 Twitter 2.0 要干五件大事:
Blue Verified,$8/月的蓝勾认证;Blue for business,企业用户认证系统;DM加密;推文打赏;以及 Longform notes 长文章功能。
然而在员工看来,他们已经再也没办法信任马斯克了。和做好这五件事相比,更大的可能性是马斯克这个自大狂和忍不住激情裁人的新老板,会把每一件事都搞砸。
事实上马斯克在入主 Twitter 之后已经搞砸很多事情了。就以他想做的这五件事来举例:
个人蓝勾认证:已经发布了,结果因为设计缺陷,被大量用户滥用伪装成其它用户,导致发布两天后就直接撤回。企业蓝勾认证:因为对马斯克的不信任,广告商已经完成了对 Twitter 平台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事实上在今天的 Twitter 上已经基本看不见什么知名企业的广告,就更别提什么认证了。推文打赏:马斯克入主 Twitter 后立刻申请了支付功能牌照,但至今团队都没有组建起来。长文章功能:这个功能早在今年6月就发布过了,结果因为马斯克裁员裁掉了整个团队——结果现在他又要重新把这回事捡起来……临近周四下午2点 deadline 的时候,马斯克已经彻底控制不住局面了。
他召开了一场全体视频会议,有一搭没一搭地讲着话,向员工传达精神,试图做出最后的挽回努力。
然而等到2点钟来到的时候,那些之前还在耐着性子听的员工们,一个又一个地退出了视频会议。
在“硬核”和退出之间,他们选择了后者。
员工们不玩儿了
整个周四下午到晚间,整个 Twitter——包括公司里,和这个同名的社交网络上——都蔓延着一股世界末日般的情绪。
员工们在 Slack 告别,然后又到 Twitter 上用自己的账号发表了离别感言。
这些感言并不长,毕竟 Twitter 还是一个280字的社交平台。更多人发了自己的工卡和笔记本电脑的照片,配上一小段话。
以及那个熟悉的,敬礼的表情。由于选择退出的之多,很多人表示,当天下午这个表情刷屏了。
尽管现在硅谷各大公司都在裁员,就业市场并不好看,但是还是有不少人因为不愿意为马斯克工作,愤而离职。
一位华人员工的话可能道出了不少离职员工的心声:
“我不会低头,不会点 yes。对不起首富先生,我的生活我自己掌控。”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直到周四晚间和周五早上,马斯克和他的团队仍然无法百分之百确认,这一轮之后究竟还有谁留了下来……
因为他的那张 Google 表格,只有一个 yes 按钮。
而根据 Platformer、纽约时报、彭博社等机构的统计,这一轮自动离职的员工规模至少在1200人以上。这意味着剩下的 Twitter 员工可能只有2000多人左右。有内部人士透露,好几个部门的人集体辞职,包括薪资团队,税务团队和财务报告团队等。
甚至由于IT和人力资源辞职和被解雇的人如此之多,Twitter根本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确定应该关闭哪些人对电子邮件、Slack 和其他系统的访问权限。周四辞职的三名员工告诉 CNBC,周五早上他们仍然可以访问 Twitter 的一些内部系统。
网友们开始狂欢
随着越来越来越多的Twitter员工宣布自己的离开,不少网友意识到,这事儿可能要闹大了。不少人开玩笑说在这一轮之后 Twitter 就要彻底完蛋了,调侃、笑话和梗图源源不绝冒出来。所以在当晚,#RIPTwitter 这个搞笑话题,一度霸占了 Twitter 热搜榜第一名。
有 Twitter 员工调侃道,在公司做了这么多年,也总算有一条自己的推文“火”了……
Twitter 前员工给投资人路演:就是 Twitter,只不过没有马斯克!
“如果 Twitter 没了,到 PictoChat 上来找我”(任天堂DS主机的聊天室功能)
就连马斯克自己,都忍不住跟着一起玩梗。他的这条推文目前已经被点赞了超过160万次。
但是所有人都看得出来,马斯克现在只剩下开玩笑了。
今天的他,比历史上任何时候距离 Twitter 的核心都更近,却可能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对 Twitter 感到无能为力。
在旧金山Twitter总部大楼附近,有人在街对面把对马斯克的不满通过投影的方式宣泄了一通。
Twitter 的 Blue Verified 项目,也是马斯克接管 Twitter 后要做的最重要一件事——现在已经接近于彻底流产了。昨天下午的消息显示,Blue Verified 项目的主要设计师和工程师都已经在这一轮最后通牒中“自动离职”。
很多 Twitter 核心 infra 的维护人员,也都辞职了。因为马斯克的接管、疯狂裁员,以及砍掉各种被他认为没用的微服务,开始出现一些细小的故障。之前曾有前员工统计,到目前为止出现故障的微服务已经达到数十个。
比如在昨天傍晚,有网友发现私信里的 UNIX 时间戳功能出现了问题,有人显示为1969年12月加入 Twitter。
这个时间已经比 UNIX epoch 时间(1970年1月1日)还要往前……有网友调侃道,莫非这是未来人对 Twitter 发起时间钳形战术了?(《信条》梗)
在周五早上,马斯克发出了天问:
“接下来该做什么了?”
有网友回了他一句话:
"The more you fuck around, the more you find out."
你以为事情就结束了?
当然没有。因为周四决定离开的员工太多,马斯克担心他们中的有些人会破坏网站,下令封锁推特总部直到下周一才重开。然而,就在周五,仅存的Twitter员工又收到了邮件轰炸:
“所有真正在写代码的人,在今天下午2点到公司10楼来。”不过,这些人要先发给他最多十个截屏页的“过去六个月内写的最好的代码”。
30分钟后,马斯克又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说他想了解 Twitter 的“技术栈”,远程工作的人也要和他约视频,让他可以“审查他们的代码”。
不久,员工们再一次收到这位世界首富的邮件,他说,“(远程工作的人),你们最好还是飞来旧金山一趟。”
本文作者:光谱、杜晨,来源:硅星人,原文标题:《马斯克:996? 推特员工:886! 网友:小蓝鸟真要凉?!》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