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内工业电源领军企业

1.1 国内工业电源领军企业,多元布局迎新发展

英杰电气是国内工业电源领军企业,成功研发国内首个全数字单晶炉加热直流 电源,推进国产替代。公司成立于 1996 年,是专业的工业电源设计及制造企业, 于 2020 年 2 月 13 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自 2005 年进入光伏电源行业以来,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实现了硅料电源和硅片电源的国产替代,成功研发全数字单晶炉 加热直流电源,行业市占率超 70%。2016 年公司成立全资子公司切入新能源充电桩 领域,为企业开启全新增长点。

公司股权结构长期稳定且集中,管理层产业经验丰富。截至 23 年 3 月末,公 司创始人王军、周英怀先生分别持有公司 34.29%、33.78%股份,两人为公司实际控 制人。王军先生自 2010 年 12 月 18 日至今一直担任公司董事长,现兼任全资子公司 英杰新能源执行董事;周英怀先生 2010 年 12 月至今一直担任公司董事、总经理, 现兼任全资子公司晨冉科技执行董事。 子公司快速切入充电桩业务,助力企业多元化布局。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英杰新 能源(原蔚宇电气)、晨冉科技与重庆随时充,专注于开发充电桩、充电站和充电 电源模块等业务。截至目前,英杰新能源共拥有中国境内专利 67 项;同时,英杰 新能源发明的可编程充电桩功率控制器还取得了德国专利认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2 光伏行业占收入主导,其他板块发展迅速

公司专注于以功率控制电源、特种电源为代表的工业电源设备的研发制造。产 品涵盖功率控制器、功率控制电源系统、可编程电源、射频/溅射电源、感应电源、 感应电源、高压/特种电源、充电桩、可编程充电功率控制器,产品广泛应用于石 油、化工、冶金、机械、建材等传统行业以及光伏、核电、半导体、环保等新兴行 业。

公司为国内光伏领域龙头,横向拓展其他下游领域,按行业区分如下:

1) 光伏行业:公司从 2005 年进入这个行业以来,已有十几年发展历史,其 间取得了迅速替代国外产品,打破国外产品对于中国市场的垄断,具有丰 富的行业应用经验,公司在光伏领域市占率保持在 70%以上。主营业务收 入中,光伏行业营收占比一直维持在 40%以上,2022 年实现收入 6.13 亿 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47.82%,毛利率 31.44%。2023 年上半年实现收入 3.50 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54.35%,毛利率 33.86%。

2) 半导体等电子材料:公司于 2017 年为中微半导体开发生产的 MOCVD 设 备提供配套的特种电源产品,实现了进口替代。随着公司与头部半导体设 备企业深度合作,相关半导体电源产品进入设备供应链,为公司电源产品 在半导体设备行业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022 年实现收入 1.95 亿元, 占主营业务收入 15.20%,毛利率 49.55%。2023 年上半年实现收入 0.83 亿 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12.93%,毛利率 47.76%。

3) 冶金玻纤及其他:公司的功率控制电源产品在浮法玻璃生产线、液晶玻璃 生产线、钢化玻璃生产线、玻璃纤维生产线等均有广泛、大量的使用,是 玻璃生产中重要的电气设备之一,同时,受环保、质量、效益的影响,冶 金工业用电炉的数量也呈快速增长趋势,伴随着我国节能减排需求及冶金工业整体水平升级带来的电炉用量需求的增加,冶金工业用功率控制电源 仍有较好的发展空间。2022 年实现收入 3.86 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 30.08%,毛利率 43.69%。2023 年上半年实现收入 1.97 亿元,占主营业务 收入的 12.93%,毛利率为 41.79%。

4) 科研院所:客户主要包括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高能 物理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航空航天、船舶重 工研究所、清华大学等,主要为上述客户提供激光电源、高压脉冲电源、 加速器磁铁电源等产品,用于科学研究和实验测试。2022 年实现收入 0.88 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 6.82%,毛利率 49.02%。

功率控制电器为公司的第一来源,充电桩打造全新增长点,按产品区分如下: 1) 功率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器及电源系统组成,2023 年 H1 实现营收 5.04 亿元,营收占比 78.38%;2022 年实现营收 9.06 亿元,营收占比 70.73%,其 中电源系统毛利率 33.66%,控制器毛利率 51.64%。 2) 特种电源:主要由系统和模块构成,2023 年 H1 实现营收 0.67 亿元,营收 占比 10.49%;2022 年实现营收 2.19 亿元,营收占比 17.06%。 3) 充电桩:充电桩产品主要为功率控制器及直流/交流充电桩构成,公司自 切入充电桩领域后,屡创佳绩,并不断拓展生产规模,公司于 2023 年发 布定增募资项目,拓展充电桩产能,进一步推进充电桩业务这一全新增长 点。2023 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0.53 亿元,营收占比 8.21%,同比上升 28.60%;2022 年实现营收 0.86 亿元,营收占比 6.72%,毛利率 29.11%。

下游绑定国际知名企业客户,客户集中度高。2023 年 1-3 月前五大客户收入占 比为50.86%,其中晶盛机电占比20.30%,客户集中度较高。公司以优质的产品和服 务获得了如西门子、ABB、施耐德、GE、GT、SGG 等国际知名企业的好评,并建 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光伏方面,公司产品覆盖了硅材料制备的全程,成为硅 材料行业电源产品的领先企业,客户均为行业头部单晶炉及硅片厂商,如晶盛机电、 隆基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等。钢铁冶金方面,公司为诸多钢铁巨头提供高效、 洁净、优质的电源产品和服务,如首钢、鞍钢集团。在蓝宝石、玻璃纤维、特种电 源等行业,英杰电气不断创新,积累了大量国内外优质客户。

1.3 盈利水平增长,费用率不断下降

盈利水平近年持续增长,毛利率维持较高水平。2019-2022 年公司营收 CAGR 为 42.54%,归母净利润 CAGR 为 45.09%。公司总体毛利率维持在 40%左右,净利 率维持在 25%左右。2022 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较往年有较大上涨,同比增长率 达 115.47%。 经营业绩持续向好。公司 2022 年度实现营业收入 12.83 亿元,同比增长 94.39%; 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3.39 亿元,同比增长 115.47%。2023 年半年报实 现营业收入 6.43 亿元,同比增长 42.4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1.63 亿 元,同比增长 33.31%。

期间费用率稳中有降,高研发投入增强产品竞争力。公司目前所有的核心技术 及关键技术均来源于自主研发,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不断的技术创新,满足客户 需求,促进公司的持续发展。研发费用率维持在 7%左右,2023 年一季度为 6.97%, 稳定的研发支出有利地支撑了公司在新细分领域的产品延展;期间费用率由2019年 的 9.23%下降到 2022 年的 7.32%,期间费用率不断下降表明公司费用控制能力较优, 未来盈利空间有望增大。

2.光伏领域:硅料、硅片行业龙头,电池片 蓄势待发

公司在光伏领域的产品分为功率控制器、功率控制系统和特种电源,主要应用 于硅料、硅片和电池片三个生产环节设备。公司功率控制电源产品包括系列功率控 制器与功率控制电源系统,在光伏行业主要应用于单晶硅、多晶硅领域。其中,功 率控制器是一种以 MOS 管、晶闸管、IGBT(电力电子功率器件)为基础,以智能 数字控制电路为核心的电源功率控制器件;功率控制电源系统是以功率控制器为核 心,配以相应的检测控制设备,用以实现电热温度、电压、电流、功率的控制,并具有完善的检测和保护功能的电气控制系统。除此之外,特种电源也是光伏领域用 到的产品,特种电源是为特殊用电设备供电专门设计制造的电源,对输出电压、输 出电流、输出频率有特殊要求或可调、或对输出的电压/电流波形有特殊要求,对 电源的稳定度、精度、动态响应及波纹要求特别高,射频/溅射电源是特种电源的 一种。

2.1 硅料、硅片电源:需求稳定,空间广阔

功率控制电源产品用于多晶硅料和单晶硅片的生产环节,为多晶硅还原炉和单 晶硅生长炉提供温度控制等作用。在硅料、硅片领域,功率控制电源的应用主要体 现在太阳能硅材料的两个主要获取环节中:一是还原提纯环节;二是晶体生长环节。 在太阳能硅材料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因生产环境复杂、温度稳定性要求较高、生产 周期长等特点,对相关生产设备要求较高,尤其是对功率控制设备的能量供给、控 制精度、稳定性等指标要求严格,一般要求其在大功率、大电流条件下连续工作几 十甚至几百小时,并保持炉内温度稳定。

目前,功率控制电源在多晶硅还原炉以及单晶硅生长炉、区熔炉温度控制方面 得到了广泛应用。公司在多晶硅料电源上陆续推出多系列多晶硅还原炉电源,达到 行业领先水平;单晶硅电源上,公司是国内首家成功研发数字化 SCR 高性能单晶硅 直流电源的公司,客户均为行业头部单晶炉及硅片厂商。

公司在硅料&硅片功率控制电源行业的市占率常年保持 70%以上。公司从 2005 年进入这个行业以来,已有十几年发展历史,其间取得了迅速替代国外产品,打破 国外产品对于中国市场的垄断,最终用实力使其退出中国市场的成功案例,具有丰 富的行业应用经验,行业地位较高,具有较强的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在该行 业的市场占有率常年保持在 70%以上。 在硅料电源领域,大全新能源为主要竞争对手,在硅片电源领域,北京动力源 科技为公司主要竞争对手。工业电源设备方面,目前国内生产企业分为三个竞争群 组: 第一群组是国外的知名企业,如德国 AEG/美国 AE 公司(Advanced Energy Industries,Inc.)、美国 SPANG 公司、英国 Eurotherm Limited(欧陆)公司等; 第二群组是国内的优势生产企业,如本公司、广州擎天实业有限公司等,这些 企业凭借技术、品质优势在中国中高端功率控制电源市场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在 特种电源领域具备一定的技术积累和技术实力,逐步研发生产多种特种电源产品; 第三群组是规模较小的生产企业,这部分企业以生产中低端功率控制电源为主, 竞争力较弱。公司作为非标定制化工业电源生产商,深耕行业细分领域,生产的产 品种类繁多,适用领域广泛,目前不存在与公司全面竞争的竞争对手。

光伏行业高景气发展,2022 年中国新增装机 87GW,增长 59.3%。根据 CPIA, 2022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计将达到 230GW,创历史新高。2022 年,全球光伏 新增装机 230GW,同比增长 35.3%,中国光伏新增装机 87.41GW,同比增长 59.3%。 2025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 324-386GW,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 100-125GW。

硅料、硅片产量增长迅速。根据 CPIA 数据,多晶硅方面,2022 年全年多晶硅 产量达 82.7 万吨,同比增长 63.4%。其中,排名前五企业产量占国内多晶硅总产量 87.1%。2023年随着多晶硅企业技改及新建产能的释放,产量预计将超过124万吨。 硅片方面,2022 年全国硅片产量约为 357GW,同比增长 57.5%。其中排名前五企业 产量占国内硅片总产量的 66%。随着头部企业加速扩张,预计 2023 年全国硅片产 量将超过 535.5GW。

硅料国内厂商扩展积极。2023 年产能将超 200 万吨,远期规划近 700 万吨。受 益厂商扩产,设备需求持续增加。

我们预计 2025 年硅料电源市场将达到 12.6 亿元。随着装机量增长及颗粒硅的 新增需求推动,我们假设硅料电池价值量 1,400 万元/万吨,2023-2025 年硅料市场 电池市场空间分别为 16.5/14.2/12.6 亿元。

我们预计 2025 年硅片电源市场将达到 10.95 亿元。2023-2025 年,随着光伏新增 装机量的增长及大硅片、MCZ、CCZ 等新技术推进,我们假设单 GW 价值量 0.038/0.037/0.036 亿元,对应市场规模 6.93/9.66/10.95 亿元。

2.2 电池片电源:行业风口,蓄势待发

公司切入电池片电源领域,前景良好。近年来,在多晶、单晶电源应用的基础 上,公司对光伏行业的覆盖面进一步加大,涉足进入晶硅电池片生产设备电源应用 领域,在 TOPCON 和 HJT 两种技术路线的设备上均有新的电源产品进行测试,送 样测试进展顺利,正在做相应的量产准备。该行业的电源属于国产化替代,未来市 场前景良好。

我们预计 TOPCon 和 HJT 电池片中电源市场 2025 年将达到 23 亿元。我们假设 2023-2025 年 TOPCon/HJT 电池片的渗透率持续提升,以及电源价值量分别为 500/700 万元,则 TOPCon/HJT 电池片中电源的市场空间分别为 17.50/3.91 亿元、 13.45/6.70 亿元、11.21/11.88 亿元。

3.半导体:特种电源持续突破,引领国产替代

3.1 射频电源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设备

射频电源在半导体领域应用广泛。射频(Radio Frequency, RF)无线电波是一 种可以辐射到空间的高频交变电磁波。集成电路设备中所使用的射频电源的频率范 围 300kHz~300MHz。射频电源是等离子体发生器的配套电源,主要用于在低压或 常压气氛中产生等离子体,在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被广泛应用于射频溅射、 PECVD、等离子体刻蚀及其他工艺领域。

射频功率放大器是射频电源的核心,射频电源根据采用的功率放大器类型不同, 可分为电子管射频电源与晶体管射频电源(又称为全固态射频电源)。电子管的体积 大、寿命短、制造工艺复杂,因此随着晶体管的发展,电子管铸件被淘汰。国外主 流厂商,例如美国优仪(Advanced Energy)、XP Power 公司和万机仪器(MKS)公 司,均采用晶体管作为功率放大元件,提供的固态射频电源已经广泛使用于主流的 半导体工艺生产线。

射频电源是等离子体配套电源,在射频溅射、刻蚀设备、薄膜沉积设备、离子 注入设备及去胶设备都有重要作用。射频电源在一个密闭真空压力容器内,射频被 馈入真空室的两个极板之间,产生变电场,气体在电场上被电离,产生相对应的离 子,带电离子被加速不断地碰撞气体分子产生级联效应,产生辉光,从而产生等离 子体。 由于不同气体的等离子体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能,因而常被应用于不同的工艺设 备。例如,氧气的等离子体具有很高的氧化性。可与光刻胶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气体。 从而达到清洗的效果,因此常用于半导体设备中的去胶机;腐蚀性气体的等离子体 具有很好的各向异性,十分符合刻蚀工艺的需求,因而常应用于等离子刻蚀机。

3.2 我国半导体射频电源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根据芯谋研究,电气类产品占半导体设备价值量为 6%。在半导体设备的成本 构成中,精密零部件价值占比较高。根据国内外半导体设备厂商公开披露信息,设 备成本构成中一般 90%以上为原材料(即不同类型的精密零部件产品),考虑国际 半导体设备公司毛利率一般在 40%-45%左右,从而全部精密零部件市场约为全球半 导体设备市场规模的 50%-55%。

2025 年射频电源全球/中国市场规模为 28.65/8.31 亿美元。我们根据 SEMI 和华 经产业研究院数据,对全球和中国半导体设备销售额进行假设,仅考虑薄膜沉积和 刻蚀设备的情况下,按 6%的射频电源价值量占比假设,预测 2023-2025 年全球射频 电源市场规模为 22.77/26.05/28.65 亿美元,中国射频电源市场规模为 6.15/7.29/8.31 亿美元。

射频电源国产化程度低。全球射频电源核心厂商包括万机仪器、先进能源、日 本大阪变压器株式会社等,市场集中度高,第一梯队占到 52.95%的市场份额。2022 年,全球半导体射频电源重要生产区域是北美、日本,合计占据全球近 60%的市场 份额,其中北美占全球的36.04%,日本占全球的23.17%。国产射频电源主要的技术 问题在于电源电压和频率等参数尚不够稳定,较 AE 等国外企业有一定差距。

3.3 公司半导体电源持续推进

随着公司与头部半导体设备企业深度合作,相关半导体电源产品进入设备供应链,为公 司电源产品在半导体设备行业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公司于 2017 年为中微半导体开发 生产的 MOCVD 设备提供配套的特种电源产品,实现了进口替代。公司的电源产品也用于半 导体材料生产设备的电源控制,如电子级多晶硅、半导体用单晶硅、碳化硅晶体、LED用蓝 宝石、LED外延片等生产设备。在其他电子材料领域,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光纤拉丝、化成、 腐蚀、电子铜(铝)箔等。 公司后续将提升现有半导体设备用电源核心竞争力,加快新产品研发、跟进现场试用情 况,扩大公司半导体电源应用领域。公司射频电源在半导体设备、光伏电池片设备等都有样 机的测试,某些类型的测试产品性能上已经初步具备了替代国外电源的水平。

4.充电桩定增扩产,储能布局,开启新成长 曲线

4.1 充电桩行业快速发展

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带动充电桩产业快速发展。在全球节能减排趋势 的驱动下,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和渗透率持续提升。2022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 1082.4 万辆,同比增长 62%,CAGR 达到 49.5%,渗透率达到 13.4%。同样的,在国 家减碳政策的加持下,中国 2022 年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达到 689 万辆,同比增长 90%, 近四年 CAGR 为 78.6%,渗透率达 27.6%,超过全球水平。充电桩作为电动汽车的 配套产业,规模也应随之不断扩大。

车桩比较高,充电桩行业仍存需求缺口: 全球:2020 年到 2022 年全球公共桩保有量分别为 130.8 万、180 万和 258.6 万 座。占充电桩总保有量比例分别为:12.2%、11.4%和 9.9%;公共充电桩的车桩比分 别为:13.8%、10.8%、9.6%。可以看出世界范围内公共充电桩缺口仍较大,有很大 的发展潜力。 国内:随着我国充电桩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车桩比持续呈下降趋势。截止 2022 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 1310 万辆,充电桩累计保有量 521 万台,其 中公共充电桩 341 万个,私有充电桩万 180 个,车桩比已由 2016 年的 4.46:1 下降至 2022 年的 2.51:1。可以看出尽管我国充电桩需求缺口已有所缓解,但距离 1:1 的目标 仍有很大差距。在需求缺口的推动下,充电桩市场有望继续增长。

直流快充充电桩板块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充电桩按充电方式可分为直流快充和 交流慢充两种。我国的私桩几乎全为交流桩。截止 2022 年 12 月,我国共有直流充 电桩 76.1 万台,占比 14.61%;交流充电桩 444.8 万台,占比 85.39%。

4.2 充电桩设备制造快速发展,推进海外认证

充电桩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元器件生产、中游充电桩设备生产、下游运营商三 部分。上游大部分元器件成熟度较高,制造门槛较低,不同企业之间的产品同质性 较高。其中充电模块是最重要的环节,价值量占充电桩 45%-55%,且有一定的技术 门槛,行业竞争性较好。目前国内充电模块主流企业主要包括英飞源、特来电、永 联、英可瑞、中兴、优优绿能、华为、盛弘股份和麦格米特等。其中英飞源和特来 电作为头部企业市占率分别达到了 31%和 20%,市场集中稳定。下游的运营商行业 在过去几年迅速扩建,形成了头部运营商份额稳固,小厂商体量、区位分散的竞争 格局。截止 2023 年 7 月,头部企业星星充电、特来电、云快充、国家电网占比 64.9%。

英杰电气所处为充电桩设备生产行业中游。该行业技术相关企业众多,包括约 300 家,市场竞争程度高。主要包括:盛弘股份、国电南瑞、科士达、科陆电子、 和顺电气、许继电气、思源电气、中恒电气、森源电气、科技、英可瑞、万马股 份、奥特迅等。

国内充电设备制造企业正在陆续进行欧洲 CE 和美国 UL 认证推进中。由于欧 洲 CE 认证相对更容易,盛弘股份、易事特、奥特迅、英可瑞等部分产品均已完成 CE 认证;美国 UL 认证项目繁多,进度较慢,目前盛弘股份、英杰电气等部分产品 已经完成美标的认证 。

4.3 公司充电桩扩产,认证推进

公司具备工业电源技术平台优势,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全资子公司英杰新能源一直专 注于充电桩电源模块及充电桩/站研发及制造,并自主设计开发了一系列满足不同功率需求 的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为客户提供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系列解决方案。公司产品已经获得了 美国交流充电桩认证,并通过了 ISO9001 和 CE 等多项认证,直流桩 UL 认证以及 CE 认证也 正在进行中。2022 年度,公司充电桩业务已经获得收入 8,607.32 万元,毛利率 29.11%。

定增募投扩产充电桩项目。2023 年公司 2.5 亿定增项目中,拟投入 1.75 亿元用于充电桩 厂房及相应产线建设。项目计划建设期为 2 年,完全达产后将形成新增充电桩 412,000 台/年 的生产能力,其中交流充电桩 400,000 台/年,直流充电桩 12,000 台/年。按 80%的达产率谨 慎计算,项目稳定期销售收入 8.29 亿元/年,净利润 1.10 亿元/年,毛利率 30.88%,净利率 13.26%。

4.4 把握储能黄金发展期,布局项目建设

公司加快储能项目建设,产能推进中。公司抓住电化学储能的黄金发展期,加 快推进电化学储能生产项目的建设,尽快形成产能贡献。公司开展 PCS 储能交流器 的研发项目,计划实现最大效率 98%,循环效率 90%,满足负荷侧削峰填谷、需量 管理、离网备用等多样化用电需求,以布局满足商业储能需求的大型储能电源,目 前已完成样机试制,处于小批量试产中。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