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字号张小泉刷屏了。
(资料图片)
广东一位女士用张小泉的菜刀拍蒜,竟然把菜刀拍断了,客服还回应说,不建议拍蒜。
她这一爆料,广大网友晒出了若干断刀照,有拍黄瓜断的,有剁玉米断的,有剁鸡腿被弹飞的,无一例外,他们的刀都是张小泉,拍是中餐最常见的操作之一,菜刀啥也不能拍,大家都不太理解。
正当大家都还在疑惑的时候,张小泉总经理的一个视频再度流行,视频中他说,中国人的切菜是错的,米其林厨师都不是这样切的。
毫无疑问的,这立刻招来了第二轮吐槽。
广大网友说,中餐不如米其林?中式菜刀切得厚?
随即,全网掀起了花式秀刀法潮,有嫩豆腐切细丝的,有切拉花萝卜的,有雕龙凤果盘的,评论区都在吐槽张小泉。
隔壁王麻子更狠,直播间从早到晚拍了一整天的蒜。
被喷完之后,张小泉总经理总算站出来了,说是大家误解了,看视频要结合上下文,还发出了断刀召集令,说刀买回去五年内断了都可以换货。
这个回应,网友们并不买账,第三轮又来了:
“家里刀断了的话早就丢了,谁留到现在来跟你换呢?”
“就别道歉了,你的刀卖给老外吧,他们比我们会用。”
“不必了,中国人不配用张小泉,我们这些家庭主妇不配和米其林大厨相提并论。”
彻底翻车了。
把张小泉和米其林拉扯在一起,这就是营销的套路,对这位张小泉的总经理来说,这都是玩了多年的老手段了。
这位总经理名叫夏乾良,1984年生人,16年前,也就是他22岁的时候,人家就是媒体杂志的常客,标题经常是这样的:
少年教父、对标默多克,当时的意气风发可见一斑。
2007年,他的一本自传书籍也面世了,书名叫《大学生总裁——复旦儒商夏乾良的财富传奇》,霸道总裁、儒商人设、名校、财富传奇…….多少人的人生梦想,人家这么年轻就实现了,这年他多大呢?23岁。
值得称道的是,这本书洋洋洒洒足足26.8万字,这个年纪很多人能不能把简历凑成两页都是个问题,差距太大了。
那夏乾良究竟干了什么大事呢?
他的创业始于刚上复旦的时候,夏乾良有个女同学去当家教,报酬200元,但100元得交中介,剩下的除了饭费、车费也不剩啥了,夏乾良知道了很不服气,中介凭啥拿大头?
于是他打算自己组织个家教网络,学生从哪来?先把同学的弟弟妹妹一网打尽——再以这群小孩为基础,不断发展“下线”。
老师从哪来?他召集了上海中学、复旦附中、华东师大附中等多所重点中学的50多名应届毕业生,推出了“名校学生家教联合”的大旗,那时候的教育还没有后来那么卷,名校大学生足够忽悠的,再加上他们印了几千张小卡片、传单,倒也很快打出一片天地。
经过一个暑假,夏乾良旗下有200多个老师、1000多个学生和接近20万的利润,对那时候的大学生来说已是非常巨大的成就。
接下来,他注册了公司,干吗呢?打印,当时高校里打印一张A4收费2毛,量大更便宜,看着是零头小利,但架不住数量大,很快,他的文印业务“员工”超过了30人。
这时候,夏乾良被自己的师弟师妹尊称为“老板”。
刚摸出点门道,另一个商机又敲门了,当时有个出版社约他编一本《高考英语专项训练精练》,那几年这种模式非常流行,图书还是暴利生意,出版社的条件是:书定价20元,首印5000本,夏乾良抽6%版税。
夏乾良一琢磨,每本书成本也就4元钱左右,他跟出版社提的方案是,他们公司负责成书,再以每本8元的价格卖给出版社。
出版社同意了。
夏乾良立刻找了高中时的一位英语特级教师,再加上自己的一众学弟学妹,没多久,20多万字的书稿就洋洋洒洒的出炉了,不过这书刚印出来就发现,有一些地方漏字了,出版社不收,没办法只好卖给废品站,再次出版时,已是2004年10月份。
对于教辅材料来说,开学前是最好的出售时间,10月有些尴尬,这时候夏乾良的家教队伍有用了,这些大学生跟各个高中十分熟悉,中间有没有回扣不知道,反正没多久,这5000本书就在老师们的“指定购买”下一扫而空!于是加印5000本,告罄!再加印5000本,告罄……
这本书荣登当年上海畅销书排行榜,夏乾良一鼓作气又出版了语文、数学两本系列教辅书,顺利切入图书策划出版行业。但他认为自己的这个销售渠道还是太局限了,如果想有更大的销量,必须在市场上见真章,于是,他开始考虑怎么才能打通市场的关节。
2004年底,夏乾良仔细考察了浦东的一家小书店,这个店有啥特点呢?
只有6平方米,经营书的种类很少;
靠近主干道,门口人行道少,人流量小;
实际经营者是一对70多岁、眼花耳背的老夫妻。
具体咋操作呢?
先是夏老板的公司跟书店谈好,把语数英三科的教辅材料放在店里代销,老板立刻同意,没成本,卖一本挣一本,挺好。
两个月后,夏乾良化名“吴仁”来到这家书店,他说自己是高中老师,每个品种的教辅都要500本,夏乾良留下了联系方式和300元定金,约好过几天来拿书。
书店老板拿下这么大订单,立刻开始跟公司要书,可公司说,“这书可卖得好,我们只能帮你从其他地方调货,但这么一来,赊账是不行的,得书款两清。”老板一想有订单在手也没问题,立刻付款。
书到货了,老夫妻开始联系“吴仁”,可就是无人接听。
这夏老板不知道咋想的,不提书也就算了,还想拿回定金,于是派了个人去书店要钱,老夫妻正在气头上,立刻扣人报案,夏老板只好硬着头皮赶到书店,双方争执不下,都开始拨打110。
一方说有人涉嫌诈骗,一方说有人涉嫌非法拘禁。警察一查验,认定不是诈骗,双方书款互退了结。
这事的性质到底是啥?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
但不妨碍夏老板把这个事例当成一个宣传点让记者写入了文章,这篇文章的标题就叫《少年教父夏乾良》。
教父、默多克、米其林,不难看出,这种造势的风格是一致的,只是,有时用力太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