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天眼查信息显示,兴业消费金融股份公司(下称“兴业消金”)在近期被列入被执行人名录。执行标的未10005元,执行法院为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中国裁判文书公开网披露,兴业消金此次被执行主要系牵涉一桩劳动争议案。

相关判决书显示,2018年4月,原告陈某与上海雇员人才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上海雇员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约定该公司派遣陈某到兴业消金担任客户经理。2019年7月,陈某与上海雇员公司解除劳动关系,另与北京东方慧博劳务派遣有限公司(下称“东方慧博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由该公司继续派遣至兴业消金工作,2020年8月自兴业消金及东方慧博公司离职。

陈某主张兴业消金2018年10月扣发其绩效工资10000元,作为持有其他金融机构股份的罚款。2018年11月,又以逾期率超过3%为由,扣发其绩效工资(风险递延金)6.33万元。2019年2月、4月、7月,以借款人超过3个月未偿还借款为由要求其“买断”(扣发相当于逾期本金40%的风险递延金)金额合计18.04万元。

法院认为,陈某主张兴业消金在上述期间扣发其绩效工资共计20.37万元,其中包括10000元罚款,其余系因其客户逾期还贷而扣除的风险递延金等。兴业消金称,风险递延金不属于陈某的工资,否认因逾期还款扣除过陈某的绩效工资。

对此,陈某仅提交了打印的绩效系统截屏予以证明,兴业消金对其真实性不予认可,对该证据的真实性本院亦难以认定。

但关于10000元罚款,兴业消金的陈述及所提交证据显示,该公司认定陈某存在持有其他公司股份的违纪行为,陈某提交的录音亦可佐证兴业消金存在自陈某绩效工资中扣除10000元作为罚款的事实,故法院对该事实予以认定。

另兴业消金提出陈某在离职时签署了《保密承诺申明书》,确认双方之间一切薪酬福利待遇及经济补偿关系均已结清。但陈某提交的证据显示该《保密承诺申明书》系陈某为离职被兴业消金要求签署,否则不予办理离职手续,而罚款不属于申明书中所约定的薪酬福利待遇或经济补偿,兴业消金未就对陈某扣罚工资提供合法有效依据,因此法院支持陈某要求兴业消金返还绩效工资10000元的请求。

法院最终判决,兴业消金在判决生效后七日内返还陈某扣罚的工资10000元。如果未按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依照相关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兴业消费金融于2014年末在福建成立,现由兴业银行控股,持股比例66%;泉州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4%;特步(中国)有限公司持股5%;福诚(中国)有限公司持股5%。据不完全统计,兴业消金曾合作的助贷平台包括京东金融、百度有钱花、爱奇艺等。

蓝鲸财经曾报道,目前,兴业消金有家庭消费贷、名企白领贷、立业计划、兴才计划、家装分期贷款产品,另有“空手到”APP以及“应急金”产品;主要产品为家庭消费贷,所涉借款纠纷也多涉及家庭消费贷。2020年,兴业消费金融曾因未尽贷款“三查”职责,违规发放不符合消费用途贷款,被中国银保监会泉州监管分局罚款50万元。

涉足线下,中介收费的问题也时有发生。有称通过兴业消费金融贷款借款周转,以房屋装修的名义放款,声称被中介收取16.5%的手续费。有网友自述通过中介在兴业消费金融借款的经历。被中介告知,因有贷款履历,终审未通过,可通过多缴纳利息,获得担保从而过审。与此同时,声称兴业消费金融人员向其告知,贷款申请已通过,无需支付额外中介费。

在2020年及以前,兴业消金曾因贷款产品利率收到投诉,通过助贷平台引流的产品利率被指超过24%。在此前后,有消费金融机构收到监管要求,需将贷款年化利率限制在24%以内。

多起借款纠纷判例显示,有法院提出,兴业消费金融贷款申请表中关于贷款利息、罚息、逾期违约金、手续费等的约定,合计已超过年利率24%,约定不符合法律规定,对超过的部分,法院不予支持。

除了利率水平,兴业消费金融还被指服务费和砍头息问题。有司法判决显示,有当事人曾申请借款8万元,双方签署的文件载明贷款7万元,一次性收取服务费2800元。法院表示,兴业消金《消费贷业务客户确认函》中有“全程免费办理”字样,对借款人提出兴业消金收取服务费不当的意见予以采纳,以67200元计算贷款本金。有多起投诉称,于19年在兴业消费金融贷款,被扣上千元,显示为上海优逸公司保险费。

2020年,银保监会消保局局长郭武平在银保监会新闻通气会上提及,个别消费金融公司息费过高,强制搭售保险,部分客户综合融资成本超过24%,甚至接近30%。

据兴业银行2021年财报,期内兴业消费金融营收83亿元,同比增长29%;净利润22.3亿元,同比增长65.14%;与上半年数据相比,兴业消费金融净利环比降14%。

截至报告期末,兴业消费金融各项贷款余额580.56亿元,同比增长41.86%。业绩和业务规模增长之下,兴业消费金融不良率也连年在2%以上。在福建银保监局披露的数据中,兴业消费金融2021年投诉以368件居银行业消费投诉首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