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1日,中国化肥批发价格综合指数为3299.23点,同比上涨902.3点,涨幅为37.64%,出现季节性上涨。其中氯化钾涨幅最大,同比上涨2029.73点,涨幅为88.91%

◆ 为缓解市场供需紧张,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中化集团、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中国化工建设有限公司近期投放100万吨国家钾肥储备,同时积极组织进口钾肥及时投放国内市场,切实保障今年春耕期间农业生产需要

◆ 近年来制售伪劣等不合格化肥呈现出三大特征:伪造“身份”、“洗脑”式销售、职业化特征明显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建 姜刚 水金辰 金剑

又是一年春耕生产用肥时,《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日在安徽省、黑龙江省等地产粮大县走访了解到,受原材料、进口等因素影响,钾肥价格大幅上涨,部分地方市场供应紧张。不仅如此,在利益驱使下,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制售伪劣不合格化肥的情况。

基层干群和业内人士建议,多渠道增加进口,适时投放战略储备,稳定化肥市场,增加农资一次性补贴,引导农民用复合肥代替氮磷钾“老三样”。同时进一步完善化肥市场全链条监管,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维护市场正常秩序。

供应偏紧 价格上涨

近日,在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农资销售一条街,绥棱县靠山乡七井村种粮大户王秀芬走进瑞农化肥农药商店。看到尿素、二铵、钾肥的价格,她说“化肥一天一个价,尤其是钾肥,快翻倍了”。王秀芬种了300多亩地,她算了一笔账,每亩地化肥成本要增加七八十元。

瑞农化肥农药商店老板田志辉告诉记者,今年的化肥价格普遍上涨30%以上,尿素去年每吨2000元左右,现在涨到3000元;二铵去年每吨2800多元,现在涨到了4000元;钾肥较去年翻倍涨,自己备货比往年少了很多,库存这几天就能卖完。

根据中国农资流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3月21日,中国化肥批发价格综合指数为3299.23点,同比上涨902.3点,涨幅为37.64%,出现季节性上涨。其中氯化钾涨幅最大,同比上涨2029.73点,涨幅为88.91%。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多地进入春耕季节,对于钾肥的需求旺盛,钾肥市场现货缺口会逐步显现。

当前钾肥供需矛盾,主要受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进口影响。据了解,我国氮磷钾三大化肥中,氮磷肥完全能自足生产,国产钾肥占国内钾肥市场的40%~50%,剩余依赖进口。

在国际上,加拿大、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是全球三大钾肥生产国,也是我们的主要进口来源国。

为缓解市场供需紧张,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中化集团、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中国化工建设有限公司近期投放100万吨国家钾肥储备,同时积极组织进口钾肥及时投放国内市场,切实保障今年春耕期间农业生产需要。

谨防造假抬头

采访中,业内人士提醒,供给缺口和高企的价格,有可能引发一些不法分子的造假行为。

记者在安徽省多个产粮大县走访了解到,近年来多地狠抓化肥市场监管,查处一批违法案件,保证了市场整体稳定有序,有力维护了农民合法权益。然而,非法生产、销售伪劣不合格化肥的情况仍不时出现。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稽查处副处长周玉战说,2021年,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涉化肥案件309件。案件来源主要是监督抽查不合格和群众举报,违法事项主要是产品质量、计量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违法行为。

在产粮大县定远,当地公安部门2020年、2021年连续侦办2起生产、销售伪劣化肥案件,捣毁位于江苏省、安徽省的3处生产窝点,累计涉案金额约1亿元。

办案民警介绍,近年来制售伪劣等不合格化肥呈现三大特征。

——伪造“身份”。皖东一县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介绍,该局2020年查处涉案金额8000余万元的一起案件时,涉及49种假冒品牌的复合肥,有的外包装上的厂名厂址及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皆为伪造,没有生产复合肥资质。

——“洗脑”式销售。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抓住老年农民辨别力不强的弱点,诱导推销问题化肥。南陵县烟墩镇一位汪姓种粮大户说,他去年以8000元购入95袋肥料,这些肥料是流动商贩接他到隔壁乡镇培训后买的,经市场监管部门鉴定为不合格化肥。今年1月还有人上门推销,他再也不敢买了。

“以往复合肥便宜,流动商贩没有过多市场空间。”怀远县荆山镇一位农资店店主说,这两年化肥价格高企,刺激不法流动商贩更为猖獗。

——职业化特征明显。定远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负责人说,化肥制假售假产业链中,很多从业者曾从事过农资生产销售工作,从购买到销售的各环节形成相对稳定的圈子,部分农资店甚至只接受这些代理商销售的化肥,这是伪劣化肥能快速流入市场的一个条件。

多举措保障钾肥供应

当前,春耕生产正在我国各地陆续开展,肥料关乎全年粮食丰收。业内人士、基层农业干部和农民建议,要稳定市场,全力做好春耕农资供应服务保障工作,不误农时。

扩宽进口渠道。除传统钾肥进口国外,还应通过扩大进口来源弥补国内市场紧张。

加大宏观调控,适时投放钾肥战略储备。赵玉森表示,国内钾肥市场货源稀缺,部分贸易商看好后市,大多惜售,导致市场的整体流通货源量持续紧张,建议加大宏观调控,加大投放钾肥战略储备力度,稳定农资市场。

积极引导农民用复合肥替代氮磷钾“老三样”。有业内人士表示,复合肥中含有一定比例的钾肥,能够满足作物生长需要,但由于农民使用氮磷钾“老三样”已成习惯,建议加大复合肥的宣传,积极引导农民改变用肥习惯。

与此同时,相关人士呼吁,对化肥造假采取更有力打击措施,从根源上加以遏制。

“为消除不合格化肥带来的危害,应适当开展全国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多位基层干部向本刊记者表示,应加强产销跨区域协作监管,统筹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的执法监管力量,优化部门衔接机制,奋力织密监管网,让伪劣不合格化肥无处藏身。

打好提前量,扭转执法监管惯性思维,变被动等案为主动出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建议,执法监管部门可创新执法方式,开展不定期的抽检,运用大数据等手段摸排线索,让不法分子无处可逃。

畅通举报投诉渠道,斩断利益链条,让制假售假者付出惨重代价。南陵县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朱国兵、定远县蒋集镇种粮大户王勇认为,应加大下乡宣传力度,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同时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建立长效监督机制,确保都能及时反馈处理,铲除假劣化肥“送货到门,直抵农户”等直接现场抛售的土壤。此外,应加大惩处力度,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让制假售假者不敢再铤而走险。(刊于《瞭望》2022年第13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