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各界关注已久的经济政策和目标将陆续揭晓。
央行2月28日晚间发布“关注两会共话金融”专栏首篇文章《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持高质量发展》,回顾过去一年的货币政策操作。货币政策的下一步走势备受市场关注。
记者采访了解到,市场多位人士预期,今年的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但考虑到经济下行压力及去年宏观杠杆率水平有所下降、货币政策发力空间较为充足,今年降准降息均有可能,进而带动贷款利率继续下行。
央行文章称,未来我国有能力、有条件可以有效应对外部冲击和国内下行压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通胀总体稳定,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继续成为全球经济的亮点。
“下一步将灵活适度调节货币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信贷投放,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引导信贷结构稳步优化,促进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央行表示。
贷款利率有望续创新低
中国货币政策的定调主要有五个范畴:宽松、适度宽松、稳健、适度从紧和从紧。2009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当年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0年以后,中国一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实际操作中,央行在2021年7月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流动性1万亿。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的部署,央行2021年12月再次降准释放1.2万亿流动性,并在2022年1月引导7天逆回购利率和一年期MLF利率下降10BP。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货币政策方面,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市场机构认为,今年大概率仍将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但考虑到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货币政策仍将发力稳增长,今年内降准降息均有可能。
央行文章称,在应对疫情冲击时,我国坚持实施正常货币政策,既不搞量化宽松,也不搞零利率或负利率,而是坚守币值稳定这个根本目标。这既避免了严重通货膨胀干扰经济增长,又使得我们在经济遇到下行压力时有条件、有空间采取适当措施及时应对。
“今年大概率延续去年12月以来的政策,‘加大力度’以及‘稳定经济大盘’的总体方向,货币取向大概率维持此前的定调。”华创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周冠南表示。
周冠南称,货币政策对信贷增长的诉求明确,后续政策利率降息是否操作取决于一季度政策托底基本面的效果,窗口在一季度末,目前看仍有操作必要性。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在稳增长的目标下,经济回暖的确定性信号尚未出现,货币政策发力的窗口期仍然没有结束,未来两个月内降准仍有较大的概率。
在降准降息的带动下,今年贷款利率有望续创新低。央行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企业贷款利率为4.61%,比2020年下降0.1个百分点,比2019年下降0.69 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最低水平。
明明称,2021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于稳增长和宽信用的诉求都较强,要稳增长和宽信用就要从供需两端发力。其中,需求层面包括降准、降息以降低资金成本,定向提供流动性支持或价格优惠等。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引导企业贷款利率下行,表明当前的贷款利率水平还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
M2、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匹配
一般而言,M2增速与GDP增速、赤字率都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重要的量化指标。从2016年开始,社融增速目标首度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当年M2和社融增速目标均为13%,2017年二者目标下调至12%。
此后,M2和社融增速未设置具体数量目标:2018年为“保持广义货币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2019年为“M2和社融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2020年为“引导M2和社融增速明显高于去年”,2021年为“M2和社融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央行表示,2018年-2021年我国M2平均增速为9%,与同期名义GDP 8.3%平均增速大致相当,实现了M2和社融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稳住了“货币锚”,既保持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又避免了“大水漫灌”,有效防范了宏观金融风险。
业界有时也用M2或者社融除以GDP衡量一个经济体的宏观杠杆率。当前者增速高于后者,意味着宏观杠杆率将上升,2020年即是如此;而当前者增速低于后者,意味着宏观杠杆率下降,2021年即是如此。
央行数据显示,2021年末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72.5%,比上年末低7.7个百分点,已连续5个季度下降,稳杠杆取得显著成效。
“央行1月发布会曾明确提及,前期宏观杠杆率的回落,为后续货币政策发力创造空间,言下之意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宏观杠杆率在基本稳定的前期下,是可以适度上行的,以反映逆周期调控政策的发力。”周冠南称。
分析来看,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今年仍将不会对M2和社融给出具体的数量目标,可能仍将延续以往“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的说法,因为央行已淡化M2、社融的数量目标。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去年发表的《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一文指出,过去在高速增长阶段,我国经济潜在增速较高,实际增速围绕潜在增速波动,因此设定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的数字目标,或者参考上年实际值测算是可行的。
孙国峰称,随着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潜在增速有下降趋势,如果继续按照过去的实际值来设定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的数字目标,就可能导致货币信贷与经济运行偏离,形成过度宽松的局面,也不利于稳定宏观杠杆率。进入新发展阶段,有必要优化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锚定方式,保持M2和社融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将其作为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