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艺术家葛兰,用她的声音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与变迁,用她的热情与专业为广播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金嗓子,也是中华女子学院的教授和学科带头人。她的播音生涯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阴差缘错的进入,却是一辈子的热爱。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她的播音故事,感受她的播音魅力。
葛兰先后担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纸摘要》以及少儿节目和文艺节目播音员。她是新中国第一代女播音员。因一次意外,葛兰拿粉笔的那只手骨折,她只有放弃这份工作,回家为考大学做准备。这时有一位同学拿着《人民日报》大半版篇幅的广告对她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招播音员,你声音条件好,挺适合的,去试试吧。”于是,她在同学的陪同下报了名,经过面试、口试、笔试,三榜定案,她的名字跃然录取榜上。
并非播音科班出身的她,却在播音行业上一干就是70余年。让她热爱这份事业的动力除了入职后工作的部门——“纪录新闻组”工作的重要性外,还有台里老同志的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也深深地感染了她。
葛兰提到,1951年时的广播还是最重要的通讯方式,小到娱乐评书上至国家大事,都得依靠广播进行传播。在抗美援朝时代,葛兰甚至还需要为抗美援朝志愿军播报记录新闻,这份工作的重要性也让葛兰进一步坚实了自己的播音基本功,也培养了她极高的责任感。
在分享中,葛兰不无骄傲地表示,记忆中自己在这一份工作上从未出现过差错。“认真对待每一次播音”也成了葛兰在播音生涯中一直坚守的准则。
作为中国传媒行业真正的亲历者,葛兰也见证中国70年的播音发展历程。葛兰提到,刚刚入职时候,办公地点还是在历经战火洗礼的破旧小楼中,一切都是破旧的,像是蒙着一层灰色。
如今,随着新中国的崛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已经搬迁至西城区复兴门里宏伟的广播大厦中,对此,葛兰也倍感欣慰。而与当下众多科班出身的播音主持界巨擘不同,葛兰的播音成长之路是带着一种“野性”的。正是因为自己非科班出身,葛兰更是格外重视播音的学习。
葛兰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了中国播音界的一个传奇。她用自己的声音和才华,记录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为广大听众和观众带来了无数的知识和欢乐。她的声音让人们对播音艺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离休后的葛兰不忘播音事业,将自己毕生经验和播音技巧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她的播音技巧和对播音知识的运用是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瑰宝。在这里,我们向这位播音艺术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美好的祝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