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顾梦轩 夏欣 广州 北京报道
互联互通机制迎来又一“里程碑”。
3月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香港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港交所”)同日宣布,自3月13日起,互联互通股票标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上交所和深交所当日还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沪港通业务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深圳证券交易所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对标的纳入的具体条件、调整机制等作出最新规定。
博时国际代总裁连少东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扩容,在港股通中纳入外国公司,在陆股通中扩大了互联互通范围并新增调整缓冲机制,是互联互通机制的又一重大创新,也是中国内地投资者第一次可以直接投资外国公司股票。这一变化对于互联互通机制、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中国资本账户开放都具有重要象征意义,代表着互联互通机制和中国资本市场开发都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推动两地资金深度参与
根据规则,本次扩容首批将分别新增纳入沪股通、深股通股票598只和436只。扩容后,沪股通、深股通股票数量分别达1192只和1336只。其中,新增纳入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分别为147只和188只。扩容后,科创板、创业板股票数量分别达到214只和478只。
在标的选取标准上,沪股通基准由现行的上证180和上证380指数扩展为上证A股指数;深股通基准由现行的深成指和深证中小创新指扩展为深证综指。由于纳入范围扩大,为控制风险,在扩展后的指数基础上增加了市值及流动性要求,如考察日前6个月不低于50亿元日均市值(此前为不低于60亿元)、不低于3000万元日均成交金额、停牌天数占比低于50%等调入要求(上市不足6个月的按实际上市时间计算)。同时,此次扩容明确陆股通下“同股不同权”公司的纳入安排。
股票调整机制的变化方面,设置半年度、月度定期考察机制和临时调整机制,效率进一步提升。一是每年5月底和11月底对上证A股指数和深证综指成份股进行考察;二是每月末对当月新纳入上证A股指数和深证综指的股票或者当月被撤销风险警示的深证综指成份股进行考察。三是沿用临时调整机制,对于A+H股中A股的调入调出、风险警示股票和退市整理股票等类型股票的临时调出与现行安排一致。
泰达宏利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庄腾飞指出,上述政策出台是相关部门希望进一步深化两地股票市场互联互通的机制,推动两地资本市场的共同发展。由于过去的制度安排只划定了一部分的上市标的,这次进一步对制度进行改进,会推动更多在港主要上市外国公司和更多沪深上市公司股票纳入标的范围,有利于两地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和健康发展。
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互联互通机制从启动至今已经走过近9个年头。Wind 数据显示,截至3月15日,沪深港通北向累计成交金额为95.47万亿元,其中沪股通45.74万亿元,深股通49.72万亿元;南向累计成交金额为33万亿元,其中沪市港股通18.63万亿元,深市港股通14.38万亿元。
连少东指出,本次沪深港通的双向扩容虽然只纳入了欧舒丹(00973.HK)、新秀丽(01910.HK)等4家外国公司,但从长远来看,一方面有利于互联互通交易品类的进一步多元,另一方面对促进两地资本市场相互融合、吸引更多外国公司来港上市,以及加速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平安基金研究部叶芊指出,将恒生综合指数内符合条件的在港主要上市外国公司股票纳入港股通股票标的范围,意味着内地投资者可以直接投资外国公司,这是互联互通机制的重大突破,虽然纳入公司数量有限,但也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嘉实基金指出,目前公募跨境业务包括QDII、QFII、RQFII、互认基金等。此外,“跨境理财通”开闸,公募基金被纳入其中,成为境内外个人投资者跨境投资基金产品的重要渠道。未来,随着持续的ETF互联互通的投资者教育,使用ETF作为投资工具的投资者会越来越多,“ETF通”有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投资通道。
“当前,参与互联互通的ETF产品多为宽基ETF,以及新经济领域的行业主题ETF,随着市场制度与环境的完善,将有更多符合资格的ETF产品被纳入,为海内外投资者提供更具吸引力的特色化产品和服务。”嘉实基金有关人士说。
对基金投资者而言,双向扩容有利于投资策略的不断丰富,给投资者带来更多元的产品。
庄腾飞指出,此次调整进一步提升两地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南北向投资者可投资标的范围将有显著提升。外部券商初步测算,北向资金和南向资金可投资股票标的市场规模可能将增长10%至20%,有利于公募基金进一步挖掘两地市场的投资机会,给投资者带来更多潜在回报的可能。
中融基金表示,标的范围扩大后,成份股覆盖将由沪深大、中盘股票进一步拓展至中、小盘股票。成份股数量大幅提高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多成长型、创新型资产配置选择,可以吸引更多境外资金入市。
从投资角度看,嘉实基金认为,当前行业核心关注点仍是财富管理主线和投资类业务,在权益市场复苏中的业绩弹性。而全面注册制推动下的投行业务“井喷”,将成为证券板块中长期最具确定性的增长机会。2023年,以注册制为代表的资本市场改革提速有望成为行业价值回归的直接催化剂,业务创新亦将为盈利增长开启想象空间,行业中长期发展前景继续向好。当前,证券板块整体估值仍处于近年较低位置,且券商间估值分化较前期加大,头部价值标的的交易价值愈加凸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