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11月14日债券市场大跌,各期限各品种债券利率均出现大幅度攀升。1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10bp,是2016年12月以来单日最大跌幅。债市大幅下跌存在预期变化的影响,但市场更为关注的是,债市下跌之后的次生影响,即是否会引发资金赎回并形成螺旋式下跌。特别是对理财来说,在净值化之后,资产价格变化直接反映在净值上,那么净值的回撤是否会引发资金赎回,并形成市场螺旋式下跌呢?
(资料图片)
从机构行为来看,大跌市场中直接卖出的主要是公募基金,而并非理财。从11月14日大跌当天各类机构现券减持规模看,公募基金是最主要的卖出者,利率债和信用债都是如此。11月14日公募基金减持国债现券58亿元,减持政金债264亿元,合计减持利率债330亿元,减持信用债60亿元,合计减持各类债券575亿元,是最主要的减持机构。公募基金不仅在大跌当天大幅卖出,上周也是主要的卖出者,上周公募基金累计净减持现券552亿元。而理财卖出规模相对有限,11月14日理财合计减持各类债券20亿元,相对于公募卖出规模非常有限,并非卖出主力。从减持券种来看,小幅减持信用债和利率债,而小幅增持存单27亿元。而上周银行理财净买入债券758亿元,显示理财并未大幅减持债券。同时,对存单来说,货基和公募基金同样是主要的减持者,两者分别在11月14日净卖出存单77亿元和66亿元,在上周货基更是大幅减持798亿元存单。
虽然现券中理财并未直接卖出,但这并不能排除理财赎回形成螺旋式下跌的可能。因为理财可能通过赎回公募基金,形成公募卖出的现象,而实际上理财资金赎回依然是主要原因。因此,进一步判断理财是否大量赎回,形成被动的螺旋式下跌,我们认为一方面需要观察理财净值变化,另一方面,需要观察理财负债端变化,我们通过新发行量观察新进资金,通过到期情况观察到期压力。
理财净值回撤,破净比例上升,但依然显著低于3月水平。14日理财产品破净率4.31%,较上周五增加0.52个百分点,银行理财净值波动增加了赎回压力。虽然理财净值回撤,但破净情况依然显著低于3月7.9%的高位,甚至低于10月初4.8%的水平。理财净值大幅回撤一般在股债双杀情况下。
理财新发产品数量有所下降,资金来源存在一定压力。近期理财净值回撤导致新发产品数量下降,上周新发产品136支,低于此前周均200支左右,也低于3月水平。理财发行量下降确实可能在负债端产生一定压力。
未来一两个月并非银行理财到期高峰。目前银行理财的到期分布情况,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在11月、12月合计到期3382只,超过今年4、5月份到期数量。但是根据11月14日统计的理财净值状况,在破净的封闭式静止型理财产品中,11月和12月分别有16个和21个到期。破净产品到期数量占比并不多。因此从理财产品开放赎回这个角度看,银行理财造成负反馈的流动性风险预计在可控范围内。
理财负债端存在一定压力,但总体有限,负反馈程度难超3月水平。虽然净值回撤会对理财负债端形成一定压力,导致发行产品减少,到期赎回压力上升,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压力难以超过3月水平,因而无需对负反馈压力过度担忧。相对于3月份,银行对净值波动的抵御能力增强。特别是新发行的理财封闭期在拉长,使得理财对净值波动承受力变强;而在监管方面,虽然年底之前现金管理产品需要整改完成,但是预计压缩规模不大,而且可以调整估值方法转变为净值法估值产品,不至于因此大幅抛售底层资产。银行理财卖出债券幅度有限表明赎回风险尚且可控。因而无需过度担忧理财资金赎回可能带来的负反馈循环。
报告正文
11月14日债券市场大跌,各期限各品种债券利率均出现大幅度攀升。1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10bp,是2016年12月以来单日最大跌幅。短端来看,1年存单利率已经上行至2.5%。而1年和3年AAA-二级资本债上行幅度更是超过20bp,收益率一下回到今年以来的83%、61%的历史分位。
债市大幅下跌存在预期变化的影响,但市场更为关注的是,债市下跌之后的次生影响,即是否会引发资金赎回并形成螺旋式下跌。特别是对理财来说,在净值化之后,资产价格变化直接反映在净值上,那么净值的回撤是否会引发资金赎回,并形成市场螺旋式下跌呢?
从各类机构现券减持规模看,公募基金是最主要的卖出者,利率债和信用债都是如此。11月14日公募基金减持国债现券58亿元,减持政金债264亿元,合计减持利率债330亿元,减持信用债60亿元,合计减持各类债券575亿元,是最主要的减持机构。公募基金不仅在大跌当天大幅卖出,上周也是主要的卖出者,上周公募基金累计净减持现券552亿元。理财小幅减持现券,幅度有限。11月14日理财合计减持各类债券20亿元,幅度相对有限,并非卖出主力。而从减持券种看,小幅减持信用债和利率债,而小幅增持存单27亿元。而上周银行理财净买入债券758亿元,显示理财并未大幅减持债券。货基和公募基金是存单的主要减持者,两者分别在11月14日净卖出存单现券77亿元和66亿元,在上周货基更是大幅减持798亿元存单。
虽然现券中理财并未直接卖出,但这并不能排除理财赎回形成螺旋式下跌的可能。因为理财可能通过赎回公募基金,形成公募卖出的现象,而实际上理财资金赎回依然是主要原因。因此,进一步判断理财是否大量赎回,形成被动的螺旋式下跌,我们认为一方面需要观察理财净值变化,另一方面,需要观察理财负债端变化,我们通过新发行量观察新进资金,通过到期情况观察到期压力。
理财净值回撤,破净比例上升,但依然显著低于3月水平。14日理财产品破净率4.31%,较上周五增加0.52个百分点,银行理财净值波动增加了赎回压力。虽然理财净值回撤,但破净情况依然显著低于3月7.9%的高位,甚至低于10月初4.8%的水平。理财净值大幅回撤一般在股债双杀情况下发生。
理财新发产品数量有所下降,资金来源存在一定压力。近期理财净值回撤导致新发产品数量下降,上周新发产品136支,低于此前周均200支左右,也低于3月水平。理财发行量下降确实可能在负债端产生一定压力。
未来一两个月并非银行理财到期高峰。目前银行理财的到期分布情况,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在11月、12月合计到期3382只,超过今年4、5月份到期数量。但是根据11月14日统计的理财净值状况,在破净的封闭式静止型理财产品中,11月和12月分别有16个和21个到期。破净产品到期数量占比并不多。因此从理财产品开放赎回这个角度看,银行理财造成负反馈的流动性风险预计在可控范围内。
理财负债端存在一定压力,但总体有限,负反馈程度难超3月水平。虽然净值回撤会对理财负债端形成一定压力,导致发行产品减少,到期赎回压力上升,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压力难以超过3月水平,因而无需对负反馈压力过度担忧。相对于3月份,银行对净值波动的抵御能力增强。特别是新发行的理财封闭期在拉长,使得理财对净值波动承受力变强;而在监管方面,虽然年底之前现金管理产品需要整改完成,但是预计压缩规模不大,而且可以调整估值方法转变为净值法估值产品,不至于因此大幅抛售底层资产。银行理财卖出债券幅度有限表明赎回风险尚且可控。因而无需过度担忧理财资金赎回可能带来的负反馈循环。
本文来源:国盛证券,本文作者:杨业伟、朱美华,原文标题:《债市大跌后,理财的负反馈压力如何?》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