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9.75万亿元,同比多增1.58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9.3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1万亿元。

聚焦9月份,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31万亿元,同比少增1764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1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638亿元。此外,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9.67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8月份政策性“降息”、9月份全面降准相继落地,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背景下,9月份新增信贷继续保持较大规模,且结构明显改善,新增社融延续同比多增,这意味着自8月份开启的本轮宽信用进程在延续,这是当前支持经济复苏势头转强的主要发力点。

9月份居民中长期贷款

表现亮眼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宽信用政策延续、市场主体融资需求修复,叠加季末效应下,9月份信贷投放延续转暖态势,维持较高景气度。分部门看,对公贷款投放力度不减,零售贷款明显改善,票据冲量力度减弱,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具体到结构来看,温彬分析,9月份企(事)业单位贷款依然为信贷投放的主力。一方面,9月份官方制造业PMI连续第四个月回升,并上修至荣枯线上方,供需指数延续扩张态势,实体企业融资需求进一步修复。另一方面,“稳增长”基调下对公贷款维持较强投放力度。

“9月份住户贷款增加8585亿元,环比增加4663亿元,同比增加2082亿元,零售贷款明显改善,居民中长端表现尤为亮眼。”温彬表示,9月份,各地不断出台促消费政策、组织开展促消费活动,居民消费呈现较高活力。中长期贷款方面,伴随前期一系列稳地产政策落地,9月份房地产销售环比回暖,个人住房贷款明显回升,叠加商业银行于9月25日起集中批量下调存量房贷利率,也带动居民按揭早偿行为降温,共同对居民中长期贷款形成支撑。

9月份新增社融

超预期

9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1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638亿元。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72.5万亿元,同比增长9%。

王青表示,9月份新增社融4.12万亿元远超市场预期,支撑月末社融存量增速持平上月末于9.0%,保持触底回升势头。在投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小幅少增的情况下,9月份新增社融同比大幅多增主要受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多增4416亿元拉动,背后是专项债发行节奏的错位——今年9月份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较大,而去年专项债发行节奏靠前,9月份发行量较少。

温彬谈到,政府债供给放量和表内信贷复苏仍为9月份新增社融主力。从结构上看,9月份仍为年内政府债供给高峰时段,国债供给显著放量,专项债发行也进入冲刺阶段,当月政府债券净融资9949亿元,同比明显多增4416亿元,为社融同比多增的主要推动力。同时,9月份资金面收紧,资金和债券市场利率出现一定幅度上行,部分企业取消或延后信用类债券发行,转至表内渠道融资,“债贷跷跷板”效应下,表内人民币贷款维持在2.54万亿元的高位,企业债融资环比缩减2036亿元,但同比仍多增317亿元。此外,在去年高基数下,9月委托贷款延续同比少增1300亿元;表内票据少增下,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大幅多增2264亿元,对社融同比贡献增强。

一系列稳增长政策

将继续显效

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9.67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7.84万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和4.3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10.93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4623亿元。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9月末M2同比增长10.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继续呈下降态势。M2同比增速走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税期影响。缴税导致企业存款减少,财政存款增加。9月份企业存款同比少增5639亿元,而财政存款同比多增了2673亿元。二是9月份新增贷款同比出现少增,银行货币创造能力下降导致存款同步出现少增。

展望四季度,梁斯认为,前期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将继续显效,根据形势变化有针对性的储备性政策有望及时出台实施,这将对企业和居民信心带来支撑,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有望逐步恢复,这将带动金融数据稳步走强。

在温彬看来,年内稳增长政策效应仍有延续,降准还有空间,财政支出力度预计进一步加大,并加快推动各项政策生效。逆周期调节基调下,普惠、绿色、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仍将加大,继续支持房地产市场调整优化。政策筑底和经济蓄力,将驱动后续信用稳定扩张和信贷结构优化,四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和信贷增长将继续保持平稳,进一步稳固经济回升的动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