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2023南京长江民乐汇·大师分享课”开课

龠与唢呐,见证民族乐器的千年之旅

千年国乐,气韵风华。昨天,“2023南京长江民乐汇·大师分享课”正式开课。古龠(yuè)演奏非遗传承人于东波与中国首位唢呐博士生刘雯雯分别带来分享课,讲述民族乐器龠与唢呐的前世今生,带听众一同走进那声动梁尘的千年历史。

昨天下午,大师分享课“九千年的回响——于东波和他的‘朋友们’”率先开场,古龠演奏非遗传承人、南京民族乐团吹管乐演奏家于东波讲述了自己与龠的故事。据历代文献记载,龠,源于先民使用的吹火管,是一种如笛似笛的“单管”乐器,是中国笛类乐器的先祖。贾湖骨龠是在贾湖遗址发现的,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七音阶管乐器。这一乐器的发现,改写了中国和世界音乐史。

当龠在分享课上被吹响的时候,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观众卓敏激动地说。在现场,于东波还利用奶茶吸管教观众如何吹响像龠一样的单管乐器,平平无奇的吸管在他的手中立刻变身乐器,引得大家直呼神奇,纷纷尝试。

第二节大师分享课“从《百鸟朝凤》到‘乐器之王’”,带观众走近唢呐。分享嘉宾刘雯雯是中国首位唢呐博士生,她说自己学习唢呐的过程非常辛苦,每天凌晨4点被母亲叫起来去公园练习,“当初我的母亲知道学唢呐不会给我带来很好的物质生活,但她依然很坚定地让我学习。”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唢呐的演奏也是如此。“《百鸟朝凤》内含非常多的高难度技巧,老师说我至少要用10年的时间才能把它吹好。”刘雯雯介绍。当《百鸟朝凤》的选段在课堂上响起的时候,在场所有人屏住呼吸,被“百鸟来朝”震撼,一声声惟妙惟肖的鸣叫,仿佛真的有鸟雀在舞台上腾飞起舞,又有凤凰引喉啼鸣,呈现了一场极致享受的视听盛宴。

《百鸟朝凤》也有同名电影,讲述了新老两代唢呐艺人如何艰难又坚定地把民乐传承下去。而这,也是刘雯雯最想分享的精神。她说:“唢呐太小众了,在整个音乐领域的市场上也没有太广阔的天地。今天能站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非常感慨。”为了让唢呐被更多人所接受,刘雯雯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创新。比如与爵士音乐、戏曲等跨界融合,创作《唢呐协奏曲》等先锋作品。“我们希望能慢慢把路打开,让现代的年轻人更加接受。”刘雯雯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