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正值第22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在当天举办的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022中关村知识产权论坛上,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监督庭庭长冯刚介绍,七年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2.8万件,年均增幅达28%,2021年法官人均结案量超过了377件。聚焦技术类案件,北京加强重点领域和新类型案件审判能力,共受理1.94万余件。当天发布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十大案件正是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事业的生动注脚。

提高司法救济便利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北京市也先后发布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发展规划》,修订了《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深入实施首都知识产权战略。

冯刚介绍,年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加强审前工作集约化,提高网上立案率和电子送达率,推进案卷电子化,完善地址确认承诺应用制度,促进涉外案件立案手续标准化、便利化。加强判后工作集约化,减轻审判团队事务工作负担。按照“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的工作思路,完善诉前化解工作流程,建立简单行政案件速审和民事案件速裁机制,落实二审民事案件独任制审理,速裁案件均审理周期控制在40天左右。

为应对疫情影响,该院推动了“云立案”“云送达”和“云庭审”,确保疫情期间案件审判不打烊,司法服务质量不降低。

针对知识产权类案件取证难、调查难的问题,通过证据保全、律师调查令等方式及时固定侵权证据,依法妥善运用诉前和诉中行为保全,提高知识产权司法救济的及时和便利

冯刚介绍,北京发挥惩罚赔偿制度对侵害知识产权行为的威慑作用,提高对故意、重复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判赔数额。民事案件均赔偿额度总体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从2015年约77万元增加到了2019年约286万元。

加大保护力度

北京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洪江律师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围绕5G、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中国核心竞争力的科技成果侵权犯罪案件频发,特别是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的发生极大地挫伤了创新者的积极,如果不及时制止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对于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年来北京加大了保护力度。七年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共受理技术类案件1.94万余件,位列全国法院技术类案件收结案数量首位。

冯刚介绍,北京积极研究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知识产权保护规律,细化了商业秘密审理规则,制定《举证参考》破解侵犯商业秘密民事案件举证难问题。组建竞争和垄断专业合议庭,计算机软件纠纷专审组,药品专利链接专审合议庭,加强重点领域和新类型案件审判能力。

软件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为工业信息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应用场景提供技术支持,相关著作权案件的科学审理也至关重要。

北京合力亿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权利软件整合移动互联网接入的云计算电子商务台的著作权人,合力亿捷(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专有被许可使用人。这两家公司主张容联七陌公司在其网站中销售与其权利软件相同的软件产品。二原告还发现,容联七陌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蔡某曾是二原告的员工,有机会掌握二原告权利软件的全部代码。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认为,软件侵权案件中,在判断被诉侵权行为质前,首先应当明确该离职员工的提供行为是否违反其与权利人的离职协议。经审理,法院判决容联七陌公司、蔡某停止侵权,销毁涉案侵权软件;容联七陌公司、蔡某共同赔偿合力亿捷科技公司、合力亿捷信息技术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28万元。

打造知识产权示范高地

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和全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海淀区以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主线,着力推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和高效益转化,深化知识产权强区建设,打造知识产权示范高地,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雷筱云介绍,海淀区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持续领跑全市。2021年海淀区发明专利授权量40455件,同比增长19.6%,占北京市的51.1%;PCT专利申请量4085件,同比增长16.8%,占北京市的39.4%;截至2021年底,区域商标有效注册量63.2万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9.3万件,占北京市的47.7%,占全国总量的7.14%。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由海淀区人民政府指导、海淀区知识产权局和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的“2022中国·海淀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以下简称“海高赛”)正式启动。“海高赛”是国内首个以高价值专利培育为主题的创新大赛,也是海淀区推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迄今已经连续举办四届。从2018年创办至今,进入决赛的项目涉及高价值专利共计2119件,PCT专利申请232件,参与制定国际标准6项,国家标准28项,累计实现专利质押融资超8000万元。(记者 陶凤 吕银玲)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