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被寄予厚望的新冠药物,突生变故。

日本医药巨头——盐野义的新冠药物S-217622突然曝出,或影响胎儿发育。当地时间4月13日,该公司股票遭遇市场抛售,股价直接闪崩、暴跌超15%。该公司的内部人士透露,动物试验的数据表明,该药物有致畸特征,目前不建议孕妇使用这款新冠药物。

另外,日元贬值也引发市场关注。4月13日盘中,美元兑日元短线突然拉升30点,一度升至126.31,创出二十年以来的新高。拉长周期来看,今年以来,日元一直处于贬值通道,贬值幅度一度超9%,成为了发达国家中表现最差的货币之一。2021年至今,日元兑美元的贬值幅度更是接近20%。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波日元的凶猛贬值,受伤最惨的是日本散户。据Tokyo Financial Exchange在4月初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个人投资者的日元净多头头寸一度攀升至2580亿日元(21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据世卫组织最新实时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4月14日1时34分,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9911亿例,累计死亡病例618.52万例;13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104.60万例,死亡病例新增2785例。

日本新冠神药闪崩

4月13日开盘,盐野义(T:4507)股价突然闪崩,盘中一度暴跌超15%,截至当日收盘,跌幅仍高达11.14%,最新股价收报于6,611日元/股,总市值跌至1.99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06亿元)。

引发这家医药巨头闪崩的导火索是,其研发的新冠治疗药物会影响胎儿发育。

据资料显示,盐野义制药公司的新冠药物是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名为S-217622,将成为日本第3种获批用于冠状病毒患者的抗病毒药物,或将成为日本第一款获批的国产新冠药物,被日本政府寄予厚望。

但这款新冠药物却突生波折,据日本共同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盐野义制药公司在给怀孕的兔子服用该药物时发现胎儿异常,与临床试验期间人们服用的浓度相比,用于动物试验的药物浓度更高。

盐野义制药公司的内部人士透露,动物试验的数据表明,该药物有致畸特征。此前的临床试验并未没有涉及孕妇,目前不建议孕妇使用这款新冠药物。

值得一提的是,A股的凯莱英、普洛药业均是盐野义制药的供应商,受此影响,凯莱英、普洛药业股价亦遭遇大跌,4月13日收盘,两家公司股价均封死跌停。

其实,早在今年2月,盐野义发布的一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428名12岁以上轻症与中度症状感染者参与试验,在服用3天盐野义新冠药物后,在第4天,有80%的受试者已经检测不出新冠病毒。在第6天,100%的人身上的新冠病毒已经完全消失。

这份临床试验结果披露后,盐野义的这款新冠药物一度被称为日本新冠“神药”。盐野义也第一时间向日本厚生劳动省申请了该药的批准,一旦确认疗效和安全性达到一定水平,便可以临时获批使用。

然而,突然曝出的这则负面消息,或将影响该药物的上市进程。

该消息传开后,投行杰夫瑞分析师Stephen Baker表示,新闻报道将S-217622新冠药物与出生缺陷联系起来后,这款药物成功的概率大幅下降,决定下调该公司的盈利预期和目标价,并将盐野义的推荐评级调降至“弱于大盘”。

其实,在此之前,盐野义制药已经获得了日本政府的巨额订单。今年3月底,日本卫生部表示,已与盐野义达成协议,一旦S-217622获得批准,将考虑购买100万剂该药物。

对于这款新冠药物,盐野义制药可谓寄予厚望,其首席执行官Isao Teshirogi曾表示,未来获批上市后,该新冠药物的年产量可达到1000万剂。

据公开资料显示,盐野义是一家老牌的制药公司,创建于1878年,已有140余年的历史,是日本第五大制药企业。

影响有多大?

其实,对于孕妇服用新冠药物各国都非常谨慎,默沙东的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Molnupiravir明确标识,禁止孕妇或未成年人使用,原因也是动物实验显示该药物与胎儿损害有关。

另外,辉瑞的新冠药物Paxlovid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其在兔子实验中,高剂量使用Paxlovid出现了胎儿体重下降的情况,但辉瑞的这款新冠药物并不限制孕妇使用。

因此,日本本土的分析机构表示,与出生缺陷有关的可能性并不是新的信息,应该也不会影响到盐野义新冠药物的审批,监管部门对于孕妇用药的建议不会太过激进,所以禁止使用或衡量使用的利弊都是常规操作。

可以预见的是,后疫情时代,新冠治疗药物的重要性将越来越高,市场需求也将越来越大。

关于新冠药物的市场规模,有分析机构曾预测,未来欧美市场每年对新冠药物的需求或在300亿美元,国产新冠药物的潜在需求也有望达到亿人份级别。另外,辉瑞制药预计,2022年全球大约有2.5亿人需要新冠药物。

很显然,新冠药大概率将成为医药企业竞争的重要赛道。目前来看,全球新冠药物赛道中,西方医药巨头已经占得先机,已经获批的新冠治疗药物包括,默沙东的Molnupiravir、辉瑞的Paxlovid,以及礼来的Baricitinib。

日元又崩了

相比新冠药物的突生波折,日元的贬值或许更令日本政府担忧。

4月13日盘中,美元兑日元短线突然拉升30点,一度升至126.31,创出二十年以来的新高,截至目前,美元兑日元汇率为125.75。拉长周期来看,今年以来,日元一直处于贬值通道,贬值幅度一度超9%,成为了发达国家中表现最差的货币之一。2021年至今,日元兑美元的贬值幅度更是接近20%。

面对日本的加速贬值,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于4月13日指出,进口成本上升引发的成本推动型通胀可能拖累日本经济,央行将继续坚定实施强有力的货币宽松政策来支持经济复苏。

日本的货币宽松政策,正是引发日元持续贬值因素之一。当前,美联储已经开启了加息进程,且在美国通货膨胀率持续“爆表”的背景下,美联储加息节奏或许会进一步加快,使得资金抛售日元,选择持有美元,目前美日两国的基准收益率之差已攀升至三年高点。

未来一段时间,日本经济持续低迷,日本央行大概率将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而美联储将加速货币正常化,货币周期持续错位,日元贬值趋势或将继续。

另一方面,日本作为净进口国,受俄乌局势恶化,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正在推升日本国内的通货膨胀率,也一定程度冲击到了日元。

由于能源等大宗商品的进口成本激增,日本甚至出现了贸易逆差,今年2月,日本的贸易逆差扩大到1.03万亿日元(折合85亿美元),为有记录以来的最大逆差。

目前,日本的贸易条件出现恶化,随着进口成本的膨胀,日本国内资金 正加速流向海外。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波日元的凶猛贬值,受伤最惨的是日本散户。据Tokyo Financial Exchange在4月初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个人投资者的日元净多头头寸一度攀升至2580亿日元(21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而且大部分日元头寸大部分是做多日元兑美元、日元兑欧元。

而日本个人投资者的对手盘,则是日本的机构。据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数据显示,投机性机构交易员已经持有日元净空头头寸约一年。

据彭博社报道,货币专家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日元将面临进一步的贬值压力。法国兴业银行策略师Albert Edwards认为,日元有可能跌至1美元兑150日元左右的水平,这将是199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比1998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时还要弱。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