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涉及先进玻璃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纤维及复合材料等专业领域,是我国新一代国防军工、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关键基础原材料,支撑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加快壮大新材料产业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现实需要,也是形成经济增长新引擎新动能的重要抓手。
10月15日,新材料上市公司星源材质率先公布三季度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93亿元,同比增加59.19%,归属净利润5.88亿元,同比增加176.89%,业绩表现强劲。
事实上,不仅如此,近段时间以来,深市多家新材料上市公司披露业绩预告,从预告的情况来看,其盈利大幅增长,尤其是锂电产业链公司成绩亮眼。
增速明显
光威复材是国内碳纤维行业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也是我国最早实施碳纤维国产化事业的企业。根据其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前三季度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36%。
国内动力电池电解液厂商第一梯队的新宙邦前三季度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预计为13.89亿元- 14.76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60%-70%。
新宙邦在业绩预告中表示,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公司电池化学品销量以及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公司有机氟化学品市场需求旺盛,订单持续增加;新投产项目产能释放顺利,进一步带动公司出货量增加,确保公司经营业绩稳步提升。 中伟股份业绩预告显示:其第三季度归属净利润在4-4.5亿元之间,单季度利润相较上年同期上升44.20%至62.22%,公司预计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净利润为10.6-11.1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38.51%至 45.05%。
中伟股份表示,报告期内,受益于新能源行业终端需求高增,产业链供需有效增强。2022年1-9月,公司三元前驱体和四氧化三钴合计销售量超过16万吨。报告期内,公司产能持续释放,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叠加产品、客户结构持续优化,产业一体化比例逐步提高,共同推动公司盈利能力提升。
德方纳米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1-9月,其预计实现归属净利润17.5-18.5亿元,同比增长616.86%-657.83%。
德方纳米表示,报告期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和储能市场保持高增长态势。公司紧抓市场发展
机遇,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受益于下游需求增长及公司新增产能的释放,公司产品的产销量同比大幅提升,盈利能力和盈利规模同比实现较大增长。
如今,德方纳米年产11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已于2022年9月进入试生产,磷酸锰铁锂产品有望进一步增厚公司利润;补锂剂产业化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将于2023年第一季度释放,有望获得超额收益。
另外,中钢天源预计前三季度盈利2.78亿元–3.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100%,在公告中,中钢天源表示,其磁性材料产业整体业绩提升,特别是四氧化三锰产品盈利水平大幅提升。
横店东磁预计前三季度盈利11.87亿元至12.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09%至39.73%。
产业处于高速发展期
天风证券研报指出,全球新材料产业已形成三级竞争格局:第一梯队包括美国、日本、欧洲等;第二梯队包括韩国、俄罗斯、中国,新材料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第三梯队包括巴西、印度。
全球看,新材料行业的垄断加剧,高端材料技术壁垒明显,当前我国新材料公司与海外巨头相比,普遍体量较小,业务结构模式相对专注,某一产品领域的突破就有可能带来估值的快速消化,相应的,短期的经营波动也会很大程度影响增速绝对值。
天风证券认为,我国的“新材料”发展不是短期的热点,而是整个高端制造业发展带来的趋势,是一个完善而必要的培育体系的建立,是上中下游互利共生的良性循环。
事实上,自2012年以来,各部门相继出台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和执导意见,从多领域重点支持。
深交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110家新材料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总市值超1万亿元,覆盖了锂电池新材料、碳纤维、先进半导体材料、金属靶材、稀土功能材料等多个细分领域。
统计显示,2019年至2021年,创业板新材料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1.71%、13.86%、39.76%,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18.20%。2021年,板块内企业实现整体营业收入2247.5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