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行情落幕。自4月27日A股筑底反弹以来,A股市场气氛回暖,权益基金收益率也随之反弹,“回血”超过50%的主动权益类基金有236只。受益于此,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发行热度也有所上升。数据显示,按基金成立日计算,7月发行份额合计253.55亿份,超过之前三个月的募集总额。

整体来看,全市场前7月共发行819只新基金,累计发行份额达8118亿份,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均已缩减至两年前的水。其中,7月共有109只新基金成立,同比减少43只;总发行份额1269亿份,同比减少48%。

多位受访人士认为,今年发行市场低迷,与开年以来的市场震荡有关。受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影响,投资风险偏好持续低迷、需求降温。另一方面,经历市场波动后,资金趋于谨慎,追逐的对象会偏向拥有良好口碑的基金经理发行的新基金。不过,随着权益市场的升温,下半年的发行状态有望好转。

7月均发行11.64亿份

步入7月,A股市场一改自4月27日以来的强势,再次进入震荡回调期,三大主要指数月线收阴。数据显示,7月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下跌4.28%、4.88%、4.99%。在业内人士看来,经过5、6月份大幅上涨后,上述指数在5%以内的回调并不算大,属于市场正常调整。

拉长时间来看,4月27日至7月29日,上证指数累计反弹12.71%,有236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包括灵活配置型、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及衡混合型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回血”超过50%;截至目前,年内实现正收益的主动权益类基金数量已增至919只。

受益于股市的回暖、权益基金收益率的大幅反弹,公募基金发行市场的热度也有所回升。记者梳理基金募集数据发现,尤其在主动权益类基金方面,7月的发行市场升温明显,合计发行份额达253.55亿份,超过之前三个月的募集总额。

环比而言,相较于6月没有首募份额超20亿份的新基,7月内发行规模超过20亿份的主动权益类基金有3只,分别是易方达品质动能三年持有、广发成长动力三年持有、鹏华新能源汽车,发行规模(不同份额合并计算)分别为99.11亿份、35.79亿份、31.61亿份。上述产品的基金经理分别为易方达基金的陈皓、广发基金的郑澄然和鹏华基金的闫思倩,前两者的管理规模超300亿元。

此外,记者从渠道消息获悉,于7月29日结束募集的长城产业趋势混合,目前募集份额已超22亿份,也是一个“小爆款”。该产品基金经理陈良栋是长城基金中生代基金经理,以其独特的基于产业链研究的投资方法论为人所熟知。

对于主动权益类基金募集升温这一现象,华南某公募人士表示,主要是由于市场的回暖,投资者对权益类基金投资需求正在逐渐修复。此外,对于主动权益类基金而言,资金会偏爱追逐拥有良好口碑的基金经理发行的新基金

Wind数据显示,按基金成立日计算,截至7月30日,7月以来已有109只基金成立,均发行份额为11.64亿份;而5月、6月的均发行份额分别为10.09亿份、16.96亿份,1至4月的均发行份额均不足10亿份。

ETF布局依旧“高歌猛进”

记者注意到,在发行市场中,备受资本关注的ETF产品依旧呈现“高歌猛进”的态势。尤其是期市场迎来多个代表事件,例如ETF纳入互联互通,中证1000股指期货和期权上市、首批碳中和ETF的募集等,相关产品的关注度快速提升,吸引了不少资金参与。

例如,6月份均发行份额较高,正是因为有“大爆款”同业存单基金。数据显示,15家发行相关产品的基金公司,合计募集份额超过1033亿份,其中,有4只产品的发行份额甚至超过百亿,因此拉高了当月的发行均值。

而在7月份,则有中证1000ETF或指数增强基金,以及上海环交所碳中和ETF等创新品种。其中,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等发行了中证1000ETF,募集份额合计超230亿份;南方基金等8家公司发行了上海环交所碳中和ETF,募集份额合计超164亿份,都成为震荡市下的吸金利器。

一位公募基金市场人士分析,目前创新产品事实上也是更多地聚集在头部基金公司中,展现出“强者恒强”的特。同时,ETF市场关注度持续提升,这背后反映的是境内ETF创新对投资者需求的匹配,以及基金管理人产品创新能力、投研实力的提升。

随着市场资金向头部基金公司靠拢,发行市场的“贫富差距”正不断扩大,数据显示,在7月参与基金发行的56家基金公司中,仅易方达基金一家便“吸金”超221亿份,而富国基金、广发基金、招商基金的募集资金也在百亿以上,四家合计份额占总发行份额的5成有余。还有35家基金公司不足十亿份。

募集失败步入常态化

正所谓有人欢喜有人忧。在头部基金公司大量“吸金”的环境下,也有不少中小型基金公司在发行市场“折戟”。数据显示,连续两月(6月和7月)均有4只产品不能成立;而5月只有富国稳健恒远三年持有一只产品发行失败。

据记者统计,截至7月底,今年以来发行失败的基金数量增至19只,与去年同期(18只产品)在数量上相差不大;品类上不仅涵盖债券型基金、“固收+”基金、主动权益类基金,还有备受资金青睐的指数基金。除募集失败外,还有超过150只基金公告延长募集期,其中不乏大中型基金公司。

7月23日,新疆前海联合基金发布公告显示,旗下新疆前海联合中债1~3 年国开行债券指数基金合同不能生效。这也是年内首只发行失败的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一位基金行业研究人士分析称,首先,基金发行失败现象是市场优胜劣汰的政策现象;其次,股市回暖、债市投资收益下降,加上比较依赖机构客户资金,债券型基金尤其指数型债券基金发行失败可能相对较高。

除了新疆前海联合中债1-3年国开行A外,7月还有长信睿利收益一年持有A、申万菱信嘉乐两年持有、汇添富积极投资指数优选A等3只新基金公告募集失败。其中,汇添富积极投资指数优选也是第一只募集失败的FOF-LOF基金

拉长至十年的数据来看,新基金募集失败逐渐常态化。数据显示,2011年至今年7月累计发行失败的数量合计为137只。具体而言,2011年至2016年,基金发行“无往不利”,并未有募集失败的情况。但2017年至2021年之间,均每年有24只基金发行失败。其中,2018年的熊市数量最多,达33只。

在业内看来,基金募集的成败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但难度增加背后体现的是公募市场竞争的加剧。上述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目前全市场基金数量突破万只,新基金如果缺乏明显创新,很难得到市场认可。另一方面,一些缺少相关优势的中小型基金公司,难以获得投资者的关注。此外,基金新产品难卖也与市场行情和投资者偏好有一定的关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