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晚间,天合光能(688599.SH)、晶科能源(688223.SH)两家千亿市值光伏组件巨头分别披露了涉及诉讼与仲裁的公告,涉及总金额超5亿美元,引起市场高度关注。

二级市场对上述利空消息并不买账。截至7月28日收盘,天合光能、晶科能源分别收涨4.47%、1.7%,报收于83.99元/股、17.3元/股,其中晶科能源股价更是刷新历史高点(18.2元/股),总市值达1816亿元。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出口国,产业链制造规模继续保持全球领先优势。2021年我国光伏组件出口额和出口量均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全球光伏行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根据工信部发布2022年H1中国光伏产业运行情况,上半年光伏电池、组件的出口值增速高于出口量增速,实现了量价齐升。

作为光伏一体化巨头的代表,无论是天合光能、晶科能源,还是隆基绿能(601012.SH)和通威股份(600438.SH),出口业务均是主要营收来源。境外业务涉及繁复的国际贸易争端,以及可能对组件出口业务的影响,是市场关注的真正重点。

5.35亿赔偿额的终局尚难料

根据天合光能的公告,诉讼以TOTAL ENERGIES RENEWABLES USA,LLC (下称“道达尔能源”)等为原告,天合光能美国下属公司(下称“天合美国”)为被告。目前,法院已受理该案件,尚未开庭。

2021年7月,道达尔能源与天合美国签署了约900MW、价值3亿美元的组件合同,并支付了875万美元的预付款,约定从2022年2月开始交付至2022年12月止。

由于此后美国商务部和国土安全局启动的反规避调查以及WRO政策突变等因素造成原始协议签订的形势背景发生重大变更,触发双方对新的交货条件重新进行协商,但未达成新的变更协议。

WRO(WithholdandReleaseOrder),俗称美国暂扣令,由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全称USCustomsandBorderProtection)执行。

期,道达尔能源向法院提交了《民事起诉状》,声称其未曾收到组件产品,并指控天合美国存在“违约”或“欺诈”行为。目前,道达尔能源起诉状列明金额的损失为因天合美国未交付组件而向第三方采购组件增加的成本,及因天合美国迟延交付组件而导致原告的项目损失,合计约2亿美元,具体赔偿金额尚不明确。

根据公告,本次诉讼程序预计持续的时间将超过三年,在法庭作出最终判决之前,天合光能将不被要求支付任何经济赔偿。

天合光能在公告中表示:“公司认为道达尔能源的指控中,对事件的描述在诸多方面与事实不符。本次诉讼尚未开庭审理,最终的判决结果尚不确定,尚不能判断本次诉讼对公司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等的影响。目前,公司已着手聘请律师团队积极应诉。”

“天合的诉讼涉及国际贸易争端等繁复的国际局势,以及光伏产品出口海外的一系列政策,如WRO政策等。年来美国、欧洲等海外光伏高价市场为转移中国光伏产业链,扶持其本土光伏制造业而采取多种贸易制裁政策。一方面,这类案件本身繁复,诉讼的时间会比较长。而原告提出的赔付金额未必是最终赔付金额。”某证券行业律师对记者说,“如美国‘双反’调查、美国201调查、印度保障措施调查、印度反倾销调查等,这些贸易保护措施对我国光伏产业的海外发展带来了一定冲击。”

另一边,晶科能源涉及的是仲裁。根据公告,申请人Sterling and Wilson International FZE(下称“SW FZE”)就《组件供货合同》相关争议针对公司提起的仲裁请求,涉及金额共计3.25亿美元,包括违约金、为弥补组件差额另行建设或安装32MW光伏组件产品产生的费用,以及延迟违约金。

“据我们了解的情况,天合的诉讼案件可能主要系双方协议约定和协商过程的纠纷,与WRO政策有关系,但政策不是主要原因,且这是一项尚未交付完毕的订单。而晶科能源的仲裁事项,涉及的或是已经交付完毕的订单。”某光伏行业资深人士对记者说。

公开资料显示,SW FZE是一家印度光伏EPC总承包公司,其是世界各地大型光伏电站项目的常客,但年来因原材料涨价等因素,业绩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2021财年,Sterling and Wilson公司整体亏损为29.0亿印度卢比(约合3898万美元),2020财年的利润则为30.4亿印度卢比(约合4086万美元)。组件、商品价格的上涨,运费的增加和因新冠疫情造成的延迟而计提的违约金,是严重影响SW FZE整体财务表现的主要原因。

“关键还是看双方合同的约定。相比起诉,仲裁的最后结果不确定更高。一般来说,双方要先选定仲裁员,选定各自的仲裁员后,选定主裁,再进入正式仲裁阶段。相比起诉程序存在的二诉情况,仲裁是‘一裁终局’,仲裁也不涉及起诉程序中可能出现的他国司法主权不予执行的情形。但无论如何,就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这两项案件的最终结果还有很大不确定,案件过程持续2~3年是很常见的。”某业内律师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海外业务是组件厂商的主要营收来源

尽管天合光能和晶科能源的诉讼和仲裁都未进入实质阶段,但因海外市场是我国光伏企业的重要战场,这不免令业内担忧海外业务潜在风险可能对组件厂商经营业绩产生的影响。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光伏最主要的出口国,也是全球光伏产业链制造的核心。年来,随着国内及海外光伏装机需求的持续高增,我国光伏组件出口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出口占比维持在较高水。今年上半年,国内光伏组件出口量达78.6GW,同比增长74.3%;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约259亿美元,同比增长 113.1%。与此同时,P型技术效率已上限,N型技术带来转化效率提升以及当前较低的市占率,致使市场对头部组件厂商批量投产后带动业绩增长的预期较高。

2021年,天合光能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4.8亿元、18.04亿元。按照最新汇率计算,2亿美元对应约13.5亿元人民,占2021年天合光能归母净利润总比重74.83%。PV-Tech数据显示,2021年,天合光能以24.8GW的出货量位居全球光伏组件排名第二。截至目前,天合光能境外业务主要集中在欧洲、日本、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等,2019年以来,公司海外地区营收占比稳定在60%~70%。一季度,天合光能的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79.2%、136%,分别为152.72亿元、5.43亿元。

晶科能源也是国内较早一批从事一体化组件的光伏企业。2021年,公司实现组件出货22.23GW,同比增长22%左右;2022年1月晶科能源于科创板上市,融资100亿扩产强化一体化布局。截至2021年底,晶科能源在全球十余个国家设立了海外销售子公司,基本实现全球化经营,海外营收占比升至约75%,且呈现逐年增长态势。今年一季度,晶科能源同样实现营收净利双双增长,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6.81亿元、4亿元。

“隆基、天合、晶澳等均是全球出货前列的组件厂,全球经营布局较为完善。从今年来看,不仅仅是海外需求高增,国内光伏装机同比也是高增,明显拉动组件厂商业绩。尤其是,欧美高端市场不具备自主制造产业链,对组件价格的接受程度更高,更依赖国内组件厂商的出口,中长期来看,国内组件厂的品牌和规模优势仍是巩固龙头地位的重要基础。”前述光伏业内人士补充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