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开市三周年,成功上市431家企业,“硬科技”已经成为它的标签。
“硬科技”从无到有、从有到产业化,需要资本的阶梯助力。对科技企业而言,VC和PE是它们成长过程中的亲密伙伴。对科创板而言,上市公司逐步走向壮大,背后也不乏众多股权投资机构的“输血”和资源导入。
据第一财经不完全统计,在科创板企业的成长发展过程中,有至少2000家PE/VC参与了投资。其中,深创投、元禾控股、达晨财智、同创伟业等头部机构,为科创板企业上市提供了最多“弹药”。
“对投资人而言,科创板进一步淡化对于拟上市企业营收、净利润等指标要求,更加强化和强调企业成长性、研发投入、自主创新能力、估值等指标,带来了更多的投资机遇。”盈科资本合伙人、科创行业首席投资官陈宇雷标称。
国方资本管理合伙人孙忞也称,科创板拓宽了资本的退出路径,大大增强了科技产业对民间资本的吸引力,也推动更多的PE/VC进入硬科技投资赛道。
在科创板三周年之际,第一财经启动“科创资本论”专题,对全市场股权投资进行梳理,并将约访科创企业、投资机构及投行负责人,结合现实政策背景、市场环境及企业实际,在7月份以“科技成长,资本有为”为主题探讨资本与科技的关系。
头部梯队为投资主力
注册制实施三年多来,上市科技类企业数量快速增长。据证监会副主席李超6月23日披露,目前A股的战略新兴行业上市公司接近2200家,市值超过千亿元的战略新兴行业上市公司达到46家,上市公司日益成为经济转型升级重要的动力源。
在这个过程中,PE/VC不断涌入科技企业,成为资本市场与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纽带。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试点注册制以来至2021年末,超过八成的科创板上市公司、超过六成的创业板上市公司,都获得过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支持。截至2021年12月30日,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规模分别达12.79万亿元;再到今年5月末,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存续规模10.84万亿元;创业投资基金存续规模2.56万亿元。
在资本与科技创新良性循环之中,PE/VC不断为科创板输送新鲜“血液”。为了勾勒科创板上市公司中的PE/VC格局,第一财经选取了Wind金融终端中的“中国PE/VC库-PE上市退出事件”中的上市公司以及PE/VC投资机构数据为样本,涉及330家上市公司、约2000家PE/VC(部分存在关联关系)。
记者根据样本数据梳理发现,深创投、元禾控股、国投创合、达晨财智、同创伟业等头部PE/VC投资的企业登陆科创板较多。
在330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中,深创投及旗下的红土系投资机构在30家公司IPO前进行了参投。这些公司主要来自于半导体、电子设备和仪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及生物医药产业,包括中芯国际、复旦微电、纳芯微、普门科技、奇安信、微芯生物、有方科技等公司。
元禾控股及旗下投资平台参投了其中的20家公司,主要来自于半导体、智能制造装备等行业,包括思瑞浦、天准科技、纳芯微、江苏北人、奇安信等。
中国国投高新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旗下的国投创合、国投高科、国投创业、国投招商等参投了其中的19家公司,涉及中微公司、奇安信、纳微科技、康希诺、睿创微纳等;达晨系参投了其中的14家公司,包括康希诺、道通科技、中望软件、热景生物等公司。
另外,在上述330家公司中,还有同创伟业参投了10家、君联资本及旗下机构参投了8家、毅达资本参投了8家。
对此,陈宇雷对第一财经表示,目前国内的整体现状是头部机构为主要的行业参与者和获利者。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资金背后的资源及增值服务能力,已经成为被投企业选择GP的重要标准。从“投”到“管”,头部机构更具优势。同时资金募集,也在加速向头部聚集。
“其实不光是科创板,整个股权投资市场都呈现出明显的二八效应,头部机构更容易凭借自己的品牌优势、资金体量优势去进行布局。但在市场整体缺优质资产而不缺资金的背景下,我们也观察到,不少优质的科技企业非常注重投资方投后赋能的能力,更欢迎更具有产业深度的投资人。”孙忞对第一财经表示。
截至2022年5月底,国方生态圈中一共有33家企业已经在科创板上市,比如半导体产业的盛美半导体、格科微、敏芯微,生物医药产业的浩欧博、华恒生物,网络安全领域的奇安信等。另外还有一批项目已经过会或在申报过程中。
盈科所投项目中也有较多已在科创板上市,如珠海冠宇、亚虹医药、瑞可达、大地熊、久日新材、慧辰股份、三友医疗等十余家公司。
深耕单一赛道,筑牢产业优势
梳理众投资机构可以发现,PE/VC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多赛道投资,一类为单赛道投资。专注于单赛道的投资机构,其背后往往聚集大量龙头企业,在某个产业中扎根,形成突出优势。
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平台便成为科创企业中的一道特色风景。目前,科创板集成电路领域已形成了上下游链条完整、产业功能齐备的发展格局,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平台也多出现于相关公司的股东之列。
中芯聚源便是专注于集成电路行业的相关领域,对产业链中的材料、设计、装备、IP和服务等环节的优质企业进行投资。该公司由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龙头企业和一支资深投资团队发起,管理团队来自于中芯国际、大唐电信、朗讯科技、思科和硅谷天堂等企业。
根据中芯聚源官网,该公司投资的企业已在科创板上市的有澜起科技、安集科技、芯海科技、金宏气体、沪硅产业、芯朋微、敏芯股份、利扬芯片、正帆科技、天奈科技、力芯微等。
同样专注于集成电路的产业投资平台临芯投资,目前已投资企业中,中微公司、澜起科技、芯原股份、思瑞浦等在科创板上市。
“国方认为产业深度一定是科技类投资的演进方向,这在科创板上会体现得更加明显。”孙忞称,国方资本投资不同于传统的简单财务直投,也不是仅追求面上广度的母基金,而是以“产业深度”为方向,“这也是这些年做科技投资、与科创板形成良好互动以后形成的一个深刻感悟”。
孙忞结合实际经验分析称,做好一家科技企业是很难的,要面对巨大的风险、长久艰苦的科研,还要摸清市场需求;同样,硬科技投资的壁垒也非常高,需要做到“看得到”项目更要“看得懂”项目。产业方扎根于产业,成长于产业,对产业的理解比纯金融背景的投资机构更加深刻,并更能利用自身的生态位优势赋能产业中那些“小而美”企业的成长,串点成线,从而达成整条产业链上下游的能级提升。
正是因为认识到了产业方的独特优势,一些股权投资机构也与位于科技产业链头部的企业建立起深度连接。
“我们跟中国晶圆制造龙头企业华虹集团及中芯国际、封装测试龙头企业通富微电,共同发起设立了华虹虹芯半导体产业链基金,希望集中资本与产业的力量,为长三角地区汽车电子芯片产业的升级与突破作出贡献,纵向助力半导体产业链向更高水平的跃升,横向赋能长三角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孙忞举例称。
盈科资本也与产业资本牵手合作。据陈宇雷介绍,该公司在核心的新能源产业链,围绕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发电等细分领域进行了深度布局,与奥联电子、中材科技、雪人股份、鹏辉能源、国轩高科等上市公司已形成成熟的投资圈层。
“硬科技”VS“卡脖子”
在股权投资机构不断为科创板输送新鲜“血液”之后,其间的历程也为股权投资机构提供了经验与思考。
“国方相信,科创板IPO只是企业成长道路中的一个成果,甚至都不是结果,我们的投资底层逻辑出发点是价值创造,而不只是为了把企业拱上科创板。”孙忞称,经过五年多的打磨,国方在半导体、数字智能、生物医药等核心硬科技产业也形成了“点线面”一体化打法。
据孙忞介绍,第一,以产业链为“线”,通过对子基金的布局,织线成面获取全景视野;第二,以科技资产为“面”,以长三角多产业交织融合的全产业生态洞察并赋能各个点;第三,以科技企业为“点”,助推企业成长为关键节点,从而生长出新的产业链线条,形成点线面共进的正向循环。
“通过这样的‘点线面’体系化布局,我们为科创板输送了不少项目‘血液’,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光会讲故事在科创板是不够的。所以我们不太喜欢仅有商业模式创新但没有底层技术创新的故事类项目。”孙忞称,在选择项目的时候,国方会抓住“技术创新”这条主线,以底层技术有突破、商业成本有下降、技术应用有场景、产业配套有基础的“四有要素”为衡量标准,去选择那些足够“硬核”的项目。
陈宇雷也分享投资经验称,盈科资本也在积极按产业链上下游分类,模块式的进行投资,如动力电池原材料,就布局锂矿萃取技术、镍钴提炼技术等项目;“在对上下游产业链中的核心关键环节投资,往往能在做投资判断、投后管理中取得先机,如继续上述的两项技术案例,可以让我们敏感地发现,动力电池前驱体正在发生迭代,为下一代锂元素为核心的动力电池做准备”。
那么,结合当前国内的科创环境,科技产业将会迎来怎样的发展?
“我们相信中国科技的内生动力,面对大国博弈带来的‘卡脖子’困境,加上这次疫情又给所有人敲响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固、完整、安全的警钟,科技产业一定会进一步发展强大起来。”孙忞表示。
科创板三年,股权投资生态改变
“科创板造就了更多投资机遇。”陈宇雷对第一财经表示,对投资人而言,科创板进一步淡化对于拟上市企业营收、净利润等指标要求,更加强化和强调企业成长性、研发投入、自主创新能力、估值等指标,带来更多机遇。同时设立科创板有利于拓宽创投机构的退出渠道,增加科创公司投资人的退出机会,目前IPO退出案例数占比不断提升。
“确实在这几年里我们真切感受到,科创板为股权投资市场带来了分水岭式的一个改变。”孙忞称,自2019年科创板问世以来,多家硬科技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更多样的灵活上市标准、更高效的上市申报路径、更广泛的市场关注度,赋予了企业方更充足的扩张动力,也为一级市场带来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近年来,VC/PE机构正面临由商业模式创新投资转向技术创新投资。但这些技术驱动企业的特点是高增长高风险,早期难以实现盈利,因而面临着中小企业“融资难”,私募股权市场“退出难”的困境。
陈宇雷称,科创板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科创板开板以来,支持了一批科技属性公司进入资本市场;同时试点注册制的成功是对于主板和创业板的有效补充。高效的退出选择有利于资本流动性,促进资本市场良性循环,从而进一步助力科创企业的发展。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阶段,科创板是重要的突破口,PE/VC是创新资本形成的重要载体。
“还记得我们国方在成立初期去看半导体项目的时候,还有人质疑说这是夕阳行业,但短短几年后的今天,科技投资的热度俨然已经超越了文娱、教育甚至消费等赛道,当然也衍生带来了一些挑战,比如项目估值被炒高、市场竞争更激烈。”孙忞谈起科创板前后股权投资市场的变化时称。
科创板不再“净利润至上”,提升了资本市场对创新经济的包容度,但是也需要资本具有足够的创新性耐心。
“科创板的初衷是希望暂时还没有盈利的科创企业能够在资本市场上获得长期支持,使投资者和企业都可获利,所以科创板不应该变成短期套利的工具。此外随着投早、投小、投未来成为主旋律,对投资人研究、选择项目的眼光都提出更高的要求。”陈宇雷称。
孙忞同时称,期待科创板能够更加发挥资本市场改革的制度优越性,用制度打好地基,进一步提高上市审核的效率,引入更多的“活水”,其余的交给市场,相信科创板的下一个三年会发挥更强大的示范效应,来支持科技创新、支持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