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廸,大家可太熟悉了。邦迪创可贴在美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然而来到中国市场后却被诞生于2001年的云南白药给干趴了,背后的原因仅仅是中国人更懂中国人吗?
未来10年,将有无数的中国品牌在各行各业崛起,“云南白药创可贴,有药好得更快些 ”这句广告语背后所蕴含的定位思维,可以给中小企业家打造品牌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定位专家顾均辉对商业评论的编辑这样说道。
邦廸开创市场,云南白药做大品类
20世纪初,美国强生公司的一名员工埃尔·迪克森将粗硬纱布和绷带粘合在一起,发明了一种外科轻微创伤用快速止血产品,公司将它命名为Band-Aid(中文商标名为邦廸®)。
强生公司1990年将邦廸创可贴引入中国,开创了中国的创可贴市场。这个方便实用的小东西,非常符合中国人对小伤口的护理习惯,到2001年邦廸创可贴累计销售超过1000亿片。
邦廸的成功意味着“小胶布”止血市场有着巨大空间和商机,于是中国的创可贴市场上不断有邦廸的模仿者加入。在邦廸“领导”中国创可贴市场的同时,绝大多数其他品牌都只是简单地跟风模仿,想分一点蛋糕,产品同质化严重无疑会带来价格战。几年发展下来,创可贴市场已进入饱和状态。
而云南白药,正是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进入创可贴市场的。当时几乎所有的从业者都认为,创可贴是一种同质化严重的产品,云南白药“不可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云南白药的成功带来3个重要启示
正所谓,认知高度,决定竞争的高度。云南白药在定位思维的指引下,打出了一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语:云南白药创可贴,有药好得更快些。定位专家顾均辉说,这句广告语背后所蕴含的底层逻辑,值得我们做品牌的企业家深思。
先说说定位成果吧,云南白药横空出世,凭借“有药”这个差异化,销售额从2001年的1000万元飙升至近2亿元,短短几年间,云南白药创可贴已经成为与邦廸并驾齐驱的创可贴市场第二大品牌。邦廸在中国每年5亿多元的小创伤护理品市场上,有近一半的市场份额不得不拱手让给云南白药。
云南白药创可贴在中国商业品牌史上所创造的奇迹,正是因为其成功地应用了产品竞争的钻石法则:差异化定位。
第一,做产品,成功的关键不是更好,而是不同。云南白药将“含药”作为市场突破点,使得云南白药的创可贴与邦廸以及其他模仿者明显区隔开来,创建了一个创可贴新品类,实现了创可贴产品“从无药到有药”的进化升级。同时,也避开了与邦廸发生正面冲突,颠覆了邦廸主导的游戏规则。
第二,做一个知名度高的品牌不容易,做一个让消费者信任的品牌,就更不容易了。如果你的产品本身很好,顾客却不知道,那你就要借助强有力的信任状,来帮助品牌正名。比如,药物能使伤口更快愈合,这显然符合广普认知。而此前的所有创可贴,在消费者心中的作用就是包扎伤口、免沾灰尘,还没有哪个品牌提及过有药物成分,消费者也没想过会促进伤口愈合。而云南白药本就是一家药厂,以传统中草药著称。因此,当听到“云南白药创可贴,有药好得更快些”时,消费者自然眼前一亮,深信不疑。
经过差异化定位后,云南白药创可贴变成了“含药”创可贴的代名词。它不断集中资源在消费者心智上下工夫,无论是在产品宣传、终端推广上,都鲜明地诉说自己的差异化卖点,由点及面,由局部到整体,直至引爆“含药”创可贴市场。
最后,定位专家顾均辉总结道:“用品类来思考,用品牌来表达”,也就是定位上说的,把自己的品牌做成某一品类的代名词,这样的品牌才能保持长久的优势,甚至成为行业第一品牌。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