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正处于城市化浪潮的后期,昔年快速、大批量的城市开发项目历经岁月积淀,在时光中“籍籍老去”。而与时俱进的消费升级和审美迭代,则催生了新一批巨量的城市待更新需求。那么城市更新的下半场该怎么做?在遍览众多商业与社会效益并举的城市更新项目,并目睹了大批创意产业园的繁盛与消亡之后,仲量联行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城市更新项目的成功与失败,固然会受到商业运作的影响,但项目自身承载的场所精神才是项目得以拥有长久生命力的根源。
仲量联行带来城市更新全新解读:何为场所精神?
“场所精神”一词,源自于拉丁文genius loci,由挪威建筑学家舒尔茨于1979年正式提出。意指当一个空间叠加社会、历史、文化意义,并有了人类活动之后,所拥有的超越建筑本身的整体气质,其中承载了原住民的历史记忆和情感羁绊,是在地性的体现。优秀的城市更新项目在“推陈出新”的过程中,不忘平衡历史记忆与现代生活两者关系。
以老成都宽窄巷子为例,拆迁和翻新从来不是这场长达1.5公里更新项目的“重点”。反之,在更新进程中,项目团队更注重保留宽窄巷子本身的趣致与气质,通过浓缩的建筑符合与“一院一景、一院一坪”的设计搭配,项目匠心巧致地保留了宽窄巷子的“原真性”,以蜀地包容、闲适的自在生活内核,“以故纳新”地延续并传承了宽窄巷子原本的“场所精神”。
仲量联行带来城市更新解读:品牌圈层将成为城市更新主战场
在中国近20多年的城市更新中,不少城市项目已经经历了多轮变更,而伴随着消费的升级与审美的迭代,不少城市更新项目已经通过精细化运营,使其自身成为了一种价值主张和生活方式的代表,进而形成了独特的“氛围感”和“社群”。越来越多的品牌方会以此为考量,选择符合自身调性的城市更新项目,并为品牌增色,与项目共生。
以国内独立香氛品牌观夏为例,选址于湖南路111号的“观夏闲庭”,原身为百年前的一座西班牙老洋楼。当现代新功能与旧建筑达到完美交融,便成功引发了功能上、使用上甚至是感知上的碰撞和冲突,也正是这种冲突感进一步强化了观夏的品牌调性,重塑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原有认知,恰到好处地弥补了用户线上消费体验的缺失。
仲量联行认为,这类能够帮助独立品牌或小众品牌达成品牌调性一致,或者能帮助营造“冲突感”和“氛围感”的城市更新项目,更能使其自身成为一种价值主张和生活方式的代表。
城市更新的下半场该怎么做?仲量联行认为,城市更新项目始终肩负着新时代下城市空间盘活、人文记忆再生、社交活力重塑的历史使命。其中,无论是对场所精神的注入还是对品牌圈层的打造,真正目的都是让城市成为展示当代风貌和审美的橱窗。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