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资料图片
阜城县王集乡姜庄,位于县城东北26.1千米,东隔湘江北支渠与王集乡朱辛庄相望,南与王集乡樊阁庄接壤,西与大白乡亢李庄、泊头市王武镇戴庄相对,北与泊头市王武镇张东庵村、小杨庄交界。全村116户,431人,均为汉族,现有姜、张、刘、徐、胡、常、王、朱8个姓氏。据考,明永乐年间,姜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占产立庄,因地处双陵口河两大分支之间,“故居者皆名曰双河村”。后姜姓繁衍生息,人口激增,遂改称姜家庄,简称姜庄。
公元1404年前后,姜庄族人奉诏充实畿辅,他们离乡背井,一路风餐露宿,最后定居双河村。双陵口河在村南村北缓缓流淌,给了人们最适宜居住的一方家园。六百余年来,姜庄人以忠孝为本,耕读传家,合和而居,平静而美好。清末民初,军阀割据,民不聊生,加之双陵口河淤塞干枯,土壤干旱且日趋盐碱化。为了生计,刘瑞芳聚集当地身赋“绝活”的艺人,成立了姜庄马戏团。姜庄马戏团既精通马上功夫,更擅长杂耍、高空体操、钢丝、硬气功等表演。在天津的一次演出中,刘瑞芳偶得直系军阀曹锟之母赏识,认其做了干儿子。有“绝活”压身,又有“靠山”助力,姜庄马戏团在京津冀乃至东北三省、内蒙古一带影响日增,盛极一时,分会及堂号几乎遍布黄河以北各地,“跑马姜庄”闻名乡里。据村民回忆,姜庄马戏团曾在本村设台表演,场地西起大白乡娘娘庙村、北至泊头市张东庵村,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场面热闹非凡,一碗水卖到两个铜子,几乎将姜庄井水喝干仍供不应求,其场景之盛可见一斑。
1945年5月27日,阜城县解放。1946至1947年,全县相继完成了土地改革,姜庄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告别了颠沛流离的“江湖”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姜庄经过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和人民公社,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最终确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后安公社举全社之力开挖了湘江北支渠,将湘江河水引到包括姜庄在内的12个村庄。在上级发展集体“副业”的号召下,姜庄人成立了星秤、布绩、豆腐等手工作坊;与朱辛庄合资创建了锣底厂;独资创建了温度表厂、锉刀、电焊条、米筛、轴碗等副业。改革开放后,姜庄人视野更加宽阔,思想也更加开放。目前,该村有大型机械加工企业2家。
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同时,姜庄人通过合理流转土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2013年,在村西北建大棚80个,面积200亩,涉及60多户,主要种植葡萄、甜瓜。2018年,为引蓄地表水降低灌溉成本,村民们想引湘江河水入村,但因湘江北支渠淤塞严重,清理成本高,且跨乡镇难以协调而搁置多年,人们只能“望水兴叹”。回家探亲的张起轩得知此事后,到阜城县水利局和县农业局等部门反映,寻求帮助。2020年,县水利局对湘江北支渠和湘江河王集段以南的小陈(庄)-大息(庄)干渠进行了全面治理,建设了节制闸、进水闸、过路涵等27座配套设施。历时一年多,全长14.87千米的引水工程全部完成。引水渠贯穿王集、崔家庙2个乡镇25个村,受益面积1.3万余亩,沿线村民无不拍手称快。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今年,国家总投资3400多万元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再次落户王集乡,包括姜庄在内的26个村庄2.2万亩农田将受益,工程包括道路硬化、防渗管道安装、河道清淤、喷灌安装等项目。竣工后,姜庄地表水灌溉率可由50%达到100%。
作者:徐斌 莫金雷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