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安信稳健增值,2015年5月牛市高点成立以来,连续26个季度,每个季度都是正收益。看这净值曲线,一路向北,波澜不惊,过去5年竟然还跑赢了沪深300(成立以来跑赢的更多)。01
背景介绍
简单点理解,就是基金公司中专门做“固收+”产品的部门,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出不同风险、收益的“固收+”基金。2018年,易方达专门为张清华成立了混合资产投资部。张翼飞也是一位股债双栖的大神,安信基金就成立了混合资产投资部。张翼飞是2012年加入安信基金的,这之前他在实体企业做过财务,最高做到财务总监,也做过研究,在上海市国资委、日盛嘉富证券国际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担任研究员。日盛嘉富是一家外资券商,张翼飞在里面主要研究港股。2014年3月,张翼飞开始担任基金经理,管理过货币基金、纯债基金,还有“固收+”基金。就连只管理了不到1个月的安信丰穗一年持有,也赚了0.62%,2015年5月25日开始管理,一直管理到现在,取得了59.6%的收益,年化7.21%。大家都知道,灵活配置型基金的股票仓位可以在0~95%之间变动,不少灵活配置型基金股票仓位高,收益也高,所以安信稳健增值的同类排名并不是很高。2015年5月25日,上一轮牛市高点附近成立以来,连续26个完整的季度,基金每个季度都是正收益,完整年度收益从来没低于过5%。全市场所有可以买股票的公募基金中,2015年3季度以来,每个季度都正收益的有且只有这一只。还有几只纯债基金,间歇性的配置了可转债,也是每季度正收益,但总收益最高只有36.47%,比张翼飞58.04%的收益要差一大截。这个回撤出现在2016年底,当时是股债双杀行情,股票和债券都出现了一波下跌。这之前,他在光大证券、国信证券做过行业分析师,还在泽熙投资(就是徐翔的那家公司)做过研究员,之后又在他其私募做过投资总监、投资部总经理,经验也非常丰富。2017年,加入张翼飞团队后,两人很快就结成了黄金搭档,张翼飞的大部分基金都是和李君共管。02
投资风格
张翼飞是2015年5月25日开始管理安信稳健增值的,当时处于牛市顶部位置,风险较大,张翼飞就没买多少股票,一直等到2016年2季度,市场明朗了后,才开始积极入市,股票仓位一下子从1.98%提高到12.82%。2018年初的时候,他又迅速将股票仓位从13.01%降至5.47%,可转债仓位也不高,这才躲过了当年的大跌,再加上2018年是债券牛市,张翼飞当年赚了5.1%,同类排名前4%。2020年初疫情的时候,张翼飞又一次降低了仓位,股票仓位从10.95%降至1.89%,可转债仓位也降了8个点。事实证明也无需降仓,因为他重仓的都是金融地产、能源等低估值蓝筹股,这些股票在2021年一季度涨多跌少。更绝的是,张翼飞还在一季度趁着可转债被股票拉下马的时候,逆势加仓可转债,可转债仓位从2020年底的36.85%加到了57.31%。这之后,可转债开始了长达1年的牛市行情,张翼飞也越涨越卖,截至2021年4季度时,可转债仓位降到了29.12%。2016年11月30日~12月20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沪深300跌了7.15%,国债指数跌了0.67%。股债双杀,这一轮张翼飞没躲过,安信稳健增值回撤了2.61%,是历史最大回撤。大部分时间,PE都低于10,最高的时候也才13.82%,这个估值比沪深300指数还要低一些。2015、2016年的时候,重仓可选消费和金融,具体来说是格力电器(家电)、上汽集团(汽车)、长安汽车(汽车)、中国平安(保险)、工商银行(银行)等。值得一提的是,张翼飞2019、2020年还买过白酒、新能源,不过都在2020年底的时候都大比例减持了,基本躲过了2021年春节后的大跌。不是一味盯着低估值,在赛道股低估时,也敢果断重仓,高估时卖出,“债券部分的投资,我们团队始终保持‘零踩雷’,这是最基础要求。‘不踩雷’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我们认为是从不进入‘雷区’。”一些债券基金经理会买一些收益高、风险也高的债券,然后通过深入跟踪企业规避暴雷风险。但张翼飞认为这样费时费力,还不能完全规避暴雷风险,他采取了更简单粗暴的方法,避开高风险、高收益的债券,主要买中短期的利率债和类利率债(优质AAA国企发的债券)。国债是国家信用,基本没有暴雷的风险,国债价格涨跌主要受利率涨跌影响,所以国债也叫利率债。银行等金融机构发的债券,也是企业债,但因为属于金融企业,所以又叫金融债。张翼飞的持仓主要以可转债、金融债为主。2021年底,这两项加起来占到债券总仓位的88.58%。03
投资理念
“一只优秀的‘固收+’产品,本质上就是一个简单且有效的大类资产配置组合,在为收益做加法的同时,就要给风险‘做减法’,即减少波动。”这个大类资产组合包括三个底层资产:高等级纯债、股票、可转债。纯债组合,致力于获取稳定的可预期的安全垫,以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为主。这类资产流动性好,资金容量大,产品规模变动不会对基本策略产生明显影响。股票组合,长期跟踪优质大盘蓝筹股,结合行业基本面和市场估值,低估时买入或增持,高估时卖出或减仓,持有中注意躲避系统性风险。由于所投资权益资产都是以大盘股居多,权益策略的规模容量上限也是比较高的。转债组合,可转债被视为一种增强策略,而非长期持有的价值投资品种。具体持仓水平、持仓标的的选择,定价为第一准绳,价格便宜的时候多买,价格昂贵的时候不买。“固收+”基金经理做的就是这3类底层资产的优化重组。他认为,“固收+”的客户风险承受能力有限,“固收+”基金经理一定要想办法把回撤降下来。比如,权益仓位10%的“固收+”产品、权益仓位20%的“固收+”产品,然后他会以半年为界,评估这些权益仓位潜在下跌空间,力求债券的票息收入和确定性高资产的回报能够弥补潜在损失。这样,客户持有半年、一年后,基本都能得到比较稳健的收益。04
张翼飞挺稳的,安信稳健增值成立以来,已经连续26个季度正收益,今年以来也赚了1%,不排除连续27个季度正收益的可能。机构也比较认可,安信稳健增长的机构持有比例在30%以上。至于规模,张翼飞现在管理规模475亿,安信稳健增值(A、C合计)188亿元,按照10%~20%的仓位买股票,那也就几十亿,而且张翼飞买的主要是大盘股,不用担心股票对基金收益的影响。2021年一季度,可转债仓位曾占到总仓位的57%,但那时规模不大,只有40亿,也就是买了20亿出头的可转债,考虑到可转债的盘子比股票小得多,可转债可能会影响张翼飞的收益。持续时间越久,连续正收益的概率越低。安信稳健增值连续26个季度正收益,已经是可以买股票基金中的独一份了,不排除未来单季度亏损的可能。切记,不要有“买张翼飞,每个季度都能赚钱”的想法。本文作者:懒猫,来源:懒猫的丰收日,原文标题:《可转债也崩了,还有没有靠谱的“固收+”基金?》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推荐内容
-
【明星基金经理系列】讲真的,这位是真的牛*!
-
元气森林押中谷爱凌背后:卖水江湖硝烟弥漫
-
市场押注鹰派加息之际 G20行长与财长会议即将召开
-
比通胀更猛的,是奢侈品的涨价速度
-
从瑞信到高盛,华尔街投行高呼:是时候买入中国股票了
-
能量密度全球最高,这个锂电池技术将迎来第二春?
-
药明康德年报透露国内新药研发收入将下降,对创新药意味着什么?|见智研究
-
海外市场“变天”了,高盛科普:“正利率”下如何投资
-
英国通胀又爆了,再度刷新30年新高,央行会加息50基点吗?
-
小人物的逆袭:蹲在家里做交易,11年押注1家公司,去年暴赚20亿美元
-
被油价击败的拜登想出新招:下调汽油税
-
“电饼铛大王”二度冲刺!巨头之下,利仁科技能找到新出路吗?| IPO见闻
-
虚拟人登上元宵晚会,元宇宙催化不断再度大涨
-
绿茶、捞王、乡村基扎堆谋上市:资本能让餐饮行业变好吗?
-
马斯克洗脑李书福?
-
向上游进军 特斯拉与澳洲矿商锁定五年锂矿供应
-
白忙一场?世界粮食计划署称没收到马斯克捐款
-
【直播预告】通胀“凶猛”,美联储“极端”加息?
-
A股三大指数上涨 大基建走势强劲 半导体军工低迷
-
肿瘤“冷冻消融”产品获批在即,高瓴加持,康沣生物冲刺港交所 | IPO见闻
-
留给星巴克的时间不多了
-
国内美元资金池:规模有多大?
-
中国1月CPI、PPI继续回落 CPI同比0.9%
-
1月动力电池装机量环比下滑38.3%,与产量数据分化 | 见智研究
-
郭磊:抓住一条主线,中国经济从调结构转入稳增长阶段
-
宋雪涛:权益各板块进入便宜区间
-
转债大跌,是开始还是结束?
-
收入同比增83%但仍然不及预期,元宇宙第一股Roblox盘后暴跌16% | 财报见闻
-
宁德时代撞上“鬼故事”
-
化整为零,然后聚沙成塔
-
全球最大比特币交易所币安遭SEC调查
-
扛住奥密克戎压力 Airbnb四季度收入超预期暴增近80% 盘后一度跳涨逾8%| 财报见闻
-
12月海外持美国债创历史新高 两大海外债主中国日本减持美债
-
“常胜将军”跌了,这个品种的影响可能不亚于赛道股回撤
-
万亿“宁王”风口浪尖上启动调研,高瓴淡马锡富达情人节“直面”曾毓群,到底说了啥?
-
闯关科创板IPO英诺特仍存多重依赖 诡异供销关系拷问信披真实性
-
维珍银河太空飞行45万美元门票即将开售,股价大涨
-
理想汽车CTO据称将离职 股价盘中涨幅收窄
-
开年暴涨超40%,不到一年接近翻倍,这个品种今年火得一塌糊涂
-
超出预期!美国1月PPI同比增长9.7%,保持在历史高位
-
滴滴裁员?全链条监管又来了!网约车行业或洗牌!涉及258家公司、近400万驾驶员
-
一块冬奥金牌,在各国“值多少钱”?
-
转债,还能不能持有?
-
人类首次商业太空行走!SpaceX联合亿万富翁推北极星计划
-
可转债也崩了,还有没有靠谱的“固收+”基金?
-
美国SEC调查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华尔街公司的大宗交易
-
2022风电平价时代已至,哪些细分赛道有望超预期?丨见智研究
-
龙头碧桂园也出手了!房地产业并购整合加速,银行加大支持力度
-
俄对外战争与油价见顶:历史的巧合还是必然?
-
160亿美元市值蒸发背后:东南亚“小腾讯”的麻烦不只是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