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数据估算,2020年-2023年6月我国居民超额储蓄体量已增长至7.38万亿元,较上月继续增加约7700亿元,相比去年末大幅增加2.53万亿元。

最新公布的7月金融数据却显示,住户存款减少了,同时居民贷款也超预期下降。那么,存款都流向哪儿了?专家认为,居民贷款、存款同时减少,其背后可能是居民提前还贷和资金挪腾至理财产品,原因在于居民消费行为更加谨慎。

存款去哪儿了


【资料图】

超额储蓄的趋势是否已经停止?根据最新的央行数据,7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1.12万亿元,同比多减1.17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8093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53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907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4130亿元。

但结合7月居民信贷也超额下降的数据,存贷双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它反映了楼市的降温和居民的理性。有观点认为,居民存款与社融背道而驰,原因是存款多流向提前还贷以及理财市场。国金证券固收团队发表研报称,7月居民存款规模大幅回落的同时,贷款规模与商品消费均表现低迷,结合中长期贷款进一步走低来看,居民存款或主要用于提前还贷。其次,6月存款利率下行后,居民企业存款或腾挪至理财、广义基金,7月理财存续规模较6月增加1.5万亿元。

对于居民贷款、存款同时减少,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其背后可能是居民提前还贷,原因在于居民消费行为更加谨慎。

“居民相对于贷款倾向于先动用储蓄,表明居民消费信心处于恢复阶段,同时楼市销售偏弱影响居民长期贷款表现。”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则认为,存款负增长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由于贷款负增长,存款派生功能大大减弱;另一方面,部分居民选择将存款转投理财市场,7月理财规模相较于6月有一定上升。综合来看,目前没有明确数据说明提前还贷造成存款规模缩减。

从理财市场数据来看,与6月份理财规模环比下滑不同,7月上旬银行理财确实出现了好转。中金公司研报数据显示,7月上旬,理财行业规模扩容1.07万亿元,截至2023年7月10日,全市场规模已修复至26.65万亿元,较3月末低点累计增长1.61万亿元。

8月理财规模有望增长

从产品端来看,7月上旬银行理财规模增长超万亿元,主要来自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和固收类理财产品。期限较短、流动性较好的纯固收产品更受到市场的欢迎。

“7月份理财规模回升,主要是6月底由于季节性因素流入银行表内的存款回流到理财,以现金理财为主,由于母行季末考核、理财到期产品多设置为季末,因此季末理财规模往往降幅较大,但下个季度初会很快恢复。”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

同时明明也指出,由于2022年居民积累的超额储蓄回流消费的规模相对有限,而地产也难以放量,对储蓄的分流作用较小,叠加监管对表内存款利率的不断压降,理财性价比持续提高,超额储蓄回流至银行理财的概率上升。

“‘资产荒’压力或将助推债市走强。结合历史数据和理财冲量发力的惯例,预计8月理财规模增幅在4000亿元左右,下半年理财整体规模有可能恢复到29万亿元以上的水平。”明明表示。

这对银行理财来说是个好消息。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一直呈震荡缩减态势。《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3年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同比降幅达13.07%,较2022年9月末30万亿元规模的峰值下滑超4万亿元,尤其股份制银行理财产品的存续规模同比降幅高达84.37%。

截至2023年6月末,公募基金凭借27.69万亿元的规模首超同期银行理财的25.34万亿元,这是一个震动资管行业的时刻。

同时结合8月以来银行理财规模的数据,8月份银行理财存量产品到期规模为2.8万亿元,达2023年以来单月最高点,其中8月份业绩不达标的定开型产品开放及封闭型产品到期规模为5158亿元,这部分产品或成为理财赎回压力的主要来源。

不过,市场对于银行理财类产品的增长仍抱有信心。“目前多家银行理财机构为保证理财收益的低波动,推出摊余成本法理财产品,这类产品一定程度上更容易被投资者所接受。从外部宏观经济来看,目前我国经济数据得到多方面修复,理财存量规模在7月份已经得到恢复,三季度随着经济复苏,理财规模持续增长概率比较大。”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表示。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