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广州7月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今天,2023年广东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华南理工大学拉开帷幕,逾万支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出发,志愿者们将奔赴广阔的乡村天地贡献青春力量。

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授旗仪式。受访者供图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的蔡梓涵说,他所在的“鱼”翁得利团队走进湛江市徐闻县,开展实践调研、技术研发,突破了各项技术难题,通过制作预制菜助力金鲳鱼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我们的解决方案就是通过指导他们规范化养鱼,确保鱼的规格品质达到收购要求,以保底价收购,再与企业合作开发预制菜,销售价格有提升,渔民有增收,我们自己也有成长。”


(资料图片)

蔡梓涵和团队探索出了一套可复制的“高校+团队+公司+基地+农户+电商+服务”的产业新模式,项目试点运营至今,金鲳鱼产品利润提高119%,意向合同突破10万元,签订战略合作企业8家,辐射合作社4个,平台运营技巧和保鲜技术惠及超500人次。

广东财经大学的“留”影南粤团队从外国留学生的视角,用影像讲好中国(广东)乡村故事。来自摩洛哥的留学生葛瑞思(Grace)说,师姐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她。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观察,讲述这些动人的和有价值的故事。“从外国人的视角讲中国故事,这是一种非常独特体验。”接下来,他们将走读潮州饶平和四会的贞山街道,继续讲述广东的乡村民俗、文化、美食等故事。

之前,他们在云浮、广州以及清远等地创建了《外国留学生讲述中国乡村故事》系列微视频栏目,为20余个镇村摄制了60余条宣传推广视频,吸引超20名留学生参与视频制作,系列视频覆盖157个国家,播放量超6000万,为岭南乡镇打造推出一批宣传精品。同时,该团队还开辟了直播电商服务,让“宣销不分家”,以互联网思维助力农民增收。

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实践基地获颁牌匾。受访者供图

“经过大量理论推演、实验验证,我们创新开发出了一种‘全新的冰片包埋生产工艺’,成本减少90%以上,设备投入减少98%。”华南理工大学“梅”利乡村团队代表范鹏辉说,他们团队与梅州市平远县石正镇结对,帮助当地梅片树产业的发展,已经实现了梅片树的无性快繁、高效提取纯化和高值化应用。项目成果直接带动在册脱贫634人,间接带动农户3265户,提供3000多个就业岗位,实现了户均增收2万元的目标。

参与项目设计的青年学生陈童介绍,他们推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转型升级,每年在高校组建千支省级突击队,以县镇为重点的基层进行“一对一”结对,真正破解基层难题。目前,已有1275个县镇村高质量发展需求登上项目对接平台“需求墙”,38万人次登录平台对接需求,2358个高校学生团队参与需求竞标,共收到1735条结对成功申请。

“突击队行动每年将组织不少于3万名优秀大学生入县下乡,选聘不少于1000名专家作为突击队导师。”团广东省委相关负责人透露,3年内,突击队打造1000个精品示范项目,第一年实现全省县(市、区)、中心镇和特色镇全覆盖,第二年实现所有乡镇(街道)全覆盖,第三年大力推进强县促镇带村。

广东地市团委、学生团队、项目指导老师和项目需求方代表进行沙龙分享。受访者供图

接下来,团广东省委将进一步完善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项目供需对接平台,实现校地双方供需项目自动匹配。以广东省122个县(市、区)、1609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为主体,由基层结合实际,提出大学生团队“跳一跳能够得到”的具体要求,在对接平台“出题发榜”。同时,依托广东省高校,建设一个涵盖岭南特色农业、海洋经济产业、特色制造业、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专业支撑的项目库资源。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