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0日,证监会对外更新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审批公示名单。从最新名单来看,光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光证资管”)已正式退出“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审批”序列,终止本次公募牌照申请流程,成为年内第二家终止公募牌照申请的券商资管机构。其退出之前,广发资管今年8月退出该资格审批名单。
随着两家机构先后退出,目前券商资管领域的公募牌照申请队列进一步缩减。截至证监会名单更新后,仅有国证资管(前身为安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国金资管两家券商资管机构,仍处于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的排队申请阶段。
公开资料显示,券商资管密集申请公募牌照一个直接且关键的因素,便是为旗下参公大集合产品铺路——拿到牌照后,参公大集合产品可通过“自行转公募”的路径完成转型。
【资料图】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光证资管退出公募牌照申请,与监管政策导向、行业环境变化密切相关,其背后折射出的是监管层对行业差异化发展的明确要求。2024年3月,证监会就国证资管的公募牌照申请提出反馈意见,其中第一条便要求国证资管说明与安信基金、国投瑞银基金在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时的发展定位差异。
这一问询也让所有在申请队列中的券商资管进行深度思考。比如光证资管如何与光大保德信基金、大成基金在公募业务上的差异化定位?在难以给出清晰且有说服力的答案,且自身私募业务优势明显的情况下,主动退出,将资源和精力聚焦于核心业务,或许是更合适的抉择。
延伸阅读:
2022年5月,证监会颁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及配套规则,对同一主体持有公募牌照的数量限制予以适度放宽,该政策直接刺激多家券商资管加入申请公募牌照的队伍。
2023年,券商资管申请公募牌照的“爆发年”。
2024年全年无新增券商资管公募牌照。
据财联社统计,在已成立的券商资产管理子公司中,有11家已获批公募基金牌照,分别是:东证资管、山证(上海)资管、浙商证券资管、渤海汇金证券资管、财通证券资管、长江证券(上海)资管、华泰证券(上海)资管、中泰证券(上海)资管、上海国泰君安证券资管、招商证券资管、兴证证券资管。
2025年,券商机构大集合产品的公募化改造进入收官阶段。根据《证券公司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适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操作指引》,大集合公募化改造的核心路径有三:一是券商或资管子公司拥有公募基金牌照,将大集合产品转为公募基金产品,目前仅15家机构具备这一资格;二是对于无公募资格的,鼓励将产品管理人移交给其参股、控股公募公司;三是对不符合条件的产品进行清盘或转为私募。其中,公募牌照成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