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扫码关注”频发 官方发声划边界
“扫码关注”在不少日常消费中逐渐成为“单选项”。8月31日,北京市商务局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提到,北京市相关部门通过实地暗访和线上检测等方式,对市民日常生活消费常用二维码、小程序进行了抽样测试,部分企业存在强制关注、违规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等问题,同时发布了《北京市扫码消费服务违规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案例解析及合规指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北京市商务局发布的抽样检测试中提到,某大型商业中心停车场内粘贴“先缴费 后离场 扫码缴停车费”二维码,当消费者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时,弹出该商业中心公众号,消费者点击关注公众号后,公众号向消费者发送一键停车缴费小程序链接。
消费者在某大型超市购物时,需通过扫描购物小票上的二维码开具发票,过程中强制要求消费者关注超市公众号,关注后向消费者发送开具电子发票的链接,消费者点击进入方可开具发票。
对此,北京市商务局发布的消息中提到,商业中心停车场内粘贴的停车缴费二维码,实际为商场公众号二维码,需关注该公众号后才可缴纳停车费,属于诱导消费者关注公众号。上述大型超市强制消费者关注公众号后才能开具发票,属于强制消费者关注公众号。
连锁奶茶店需要扫码后才能点餐。据悉,在测试过程中,消费者在该奶茶店扫码点餐时,提示用户使用手机号等个人信息注册登录,在消费者明确拒绝后,仍会以弹窗方式频繁提示注册登录,严重干扰使用。分析指出,商家在消费者扫码点餐时,多次弹窗提示消费者使用手机号码等信息注册登录,属于干扰用户正常使用行为。
服务线上化、数字化已经成为实体商业服务升级中的一环。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不少商场、购物中心的停车缴费服务均嵌入到项目或品牌的公众号、小程序中。以北京SKP为例,停车服务内嵌在“SKP会员”小程序中,同时,在停车缴费过程中,会员可以通过消费积分抵扣部分停车费用。
消费者在物美超市购物线下结账后,可直接通过小票扫码进入发票页面,无需关注相关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
另外,一直以来,“必须品牌关注公众号或通过小程序等线上方式点餐”备受诟病。此前,上海市网信办、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分别对三家餐厅开展现场执法。三家餐饮企业存在频繁诱导索取用户手机号、诱导消费者提供精准位置信息、频繁弹窗诱导注册会员、诱导消费者关注公众号等问题。
北京商报记者在采访多位餐饮从业者时了解,餐厅设置扫码点餐一方面是希望减少人工成本,同时降低由于人工造成的失误率。另外,消费者通过系统能够实时更新产品售卖情况,并且在后续产品分析上能够提取相关数据,这也为企业在产品调整方面提供直接的依据。对于消费者而言,也希望以此减少等待时间,菜品呈现的方式更直接,可以让消费者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尤其,当前行业中存在的争议的确值得企业和第三方技术提供方关注。
一面是实体店的数字化、多渠道转型,一面是消费者的信息隐私,经营者服务提质与守护消费者隐私的边界应该在哪儿?
上海沪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建坤表示,自个人信息保护法公布以来,民众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企业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个人信息的时候,必须要经过个人的同意,企业不得强迫获取,并且要用显著的方式、清晰易懂的语言真实、准确、完整地向个人告知。同时,个人有权撤回其同意,企业也应当提供便捷的撤回同意的方式。此外,对于企业来说,企业需要参照《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最小限度地获得必要信息,即非必要不获取。获取个人信息后,企业更要尽到保密义务,不得随意泄露他人信息,或者转为他用。
北京商报记者 王维祎 王思琦 张天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