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保证金比例调降促两融业务功能发挥 经纪业务占优券商有望受益

本报记者 周尚伃


(相关资料图)

8月27日,经证监会批准,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发布通知,修订《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将投资者融资买入证券时的融资保证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此调整将自2023年9月8日收市后实施。

在此背景下,市场有望盘活存量资金,同时,部分经纪业务表现优异的券商也有望受益。

融资保证金比例下调

有利于盘活存量资金

据了解,融资保证金比例,是指投资者融资买入时交付的保证金与融资交易金额的比例。例如,当融资保证金比例为100%时,投资者用100万元的保证金最多可以向证券公司融资100万元买入证券。而当融资保证金比例降低至80%时,客户用100万元的保证金最多可以向证券公司融资125万元买入证券。

国泰君安策略首席分析师方奕表示:“融资保证金比例调降将有效提振市场信心。从历史上看,自两融业务开通以来,证监会仅在2015年11月份上调过一次融资保证金比例,而此次则是证监会首次下调融资保证金比例。复盘2015年保证金调整后的融资行为和市场表现可发现,保证金比例的调整确实能够引导融资行为,并带来融资余额的明显变化,政策有效性明显。”

今年以来,全市场融资融券余额有所增长。截至8月25日,融资融券余额为15568.71亿元,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61.2%,整体业务风险安全可控。证监会也表示,在杠杆风险总体可控的基础下,适度放宽融资保证金比例,有利于促进融资融券业务功能发挥,盘活存量资金。

平安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维逸表示:“以8月24日沪深两市合计融资余额14792亿元测算,此次融资保证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预计至少释放2958亿元资金。融资保证金比例的适度放宽,同样有利于投资者交易成本的下降,有望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的资金使用效率。”

有望拉动券商

整体净利润增长

对于此次融资保证金比例调降对券商业务的影响,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人士告诉记者:“简单来说,投资者手里有同样的资金可以加更高的杠杆,在投资者参与热情提升的同时,券商也能做大融资融券业务规模,进一步增厚券商的整体收入。”

发展融资融券业务、扩大业务规模一直是各家券商争相发力的重点。不过,由于融资融券业务是资本消耗型业务,受净资本规模限制,业务持续增长需要充足的净资本才能打开增长空间,因此,近年来券商再融资的募资投向中,有不少资金均投向了融资融券业务。

目前,上市券商的2023年中期业绩正在陆续披露,融资融券业务的收入情况也浮出水面。截至记者发稿,国信证券以17.77亿元的融资融券利息收入暂列第一;光大证券紧随其后,融资融券利息收入为11.37亿元;方正证券暂列第三,融资融券利息收入为9.43亿元。此外,兴业证券、东吴证券、财通证券、国元证券、华西证券等券商的融资融券利息收入均超5亿元。

融资融券余额是衡量融资融券业务规模和行业竞争力的指标,近年来,各大券商正积极拓展融资融券余额。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国信证券融资融券余额为528.75亿元,其中融券余额较上年末提升11.67%。光大证券融资融券余额为347.68亿元,较去年年末增长1.82%。方正证券融资融券余额286.47亿元,较去年年末增长9.11%,市场份额提升5.88%;新增信用账户2.03万户,市场份额9.89%,创历史新高。

从上半年融资融券利息收入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来看,已披露中期业绩的上市券商的平均占比达到了17%。其中,东兴证券、华西证券、西南证券、方正证券、国信证券、光大证券、南京证券的占比均超18%,高于平均水平。

开源证券非银行业首席分析师高超表示:“不考虑需求侧,以融资保证金比例下调20%计算,预计券商融出规模上限将增加25%(供给侧),预计将拉动上市券商整体净利润增长13%(以2022年净利润为基数)。”

从业务发展方面看,中信建投证券非银行金融及银行科技首席分析师赵然分析称:“由于券商的两融业务是基于原有经纪及机构业务所开展,因此融资融券业务的市占率和竞争力与券商经纪业务高度相关。综合来看,经纪业务占优或股基成交额市占率领先的券商,有望受益于融资保证金比例的下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