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金楼丨浙江重大项目开工仪式上,市委书记为何自揭短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至5月,我市‘千项万亿’工程核心指标得分排名靠后,拖了全省后腿”

“用地指标制约大、资金保障难度大”

“新建项目开工率不及预期,民间投资意愿不强”

……

7月4日上午,在2023年全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现场,部分投资进度慢的地市作了问题剖析。这是自2016年,我省开展16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以来,首次以“落后者自揭短板、领先者分享经验”的方式替代“十一地市依次介绍项目建设进度”。

自我剖析的问题中,不少是浙江正面临的共性问题。

“目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结构调整压力较大,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稳固。资金要素紧缺、项目前期的进展、建设用地的保障、施工环境的形成等,都会直接影响投资的恢复和增长。找到症结有利于打通梗阻、解决问题。”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亭说。

据统计,1至5月,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和浙江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只争朝夕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密不可分。

据了解,本次集中开工活动共涉及99个项目,总投资6789亿元。其中,产业项目55个,总投资4022亿元,占59%;100亿元以上项目18个,总投资4430亿元,占65%。

今天的耕耘就是明天的收获,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回报。今年以来,浙江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实施三个“一号工程”、推进经济稳进提质的重要抓手,出台“8+4”经济政策体系,建立专班运行机制,打出项目谋划、政策争取、要素保障“组合拳”,重大项目建设取得良好成效,有效助力了经济企稳回升向好。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项目谋划招引建设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省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处办公室的墙面上,挂着三张进度表——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要素进度表、九大领域晾晒表、十一地市晾晒表,上面记录着每月的要素保障和项目投资进度。

该处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比拼、赛马已成常态,能更好发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

这种紧迫感,也能在开工仪式上感受到:现场公布了1-6月份十项重大工程的排名。

比如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共1244个,项目数前两位的是杭州和温州;新建项目开工率前两位的是舟山和绍兴;投资完成率前两位的是绍兴和嘉兴。

再如“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新建项目开工率前两位的是杭州和金华;投资完成率前两位的是嘉兴和绍兴。

今年,浙江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推进项目投资建设。省级层面不断释放政策供给力,印发《2023年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政策》,针对性推出24条政策。

就各地来说,也在不断创新投资领域体制机制,现场就有湖州、金华、衢州等地分享经验做法。

比如在强保障上,湖州和金华都通过统筹市域环境资源、土地、资金等要素,建立要素“蓄水池”,以确保对重大项目的支撑保障。衢州则狠抓产业链招商,全链条推进延链补链强链。

稳投资就是稳发展,浙江部分地市找问题的背后,是我省谋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紧迫感。

疫情防控政策证优化调整后,浙江省委省政府将拼经济放在工作突出位置。千团万企“走出去”拓市场抢订单,发布“8+4”经济政策体系,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各领域创新举措层出不穷。

今年一季度我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9%,比上年全年提高1.8个百分点,但距离全年增长5%以上的目标仍有差距。

“面对发展变局,创新举措在落实中遇到问题与瓶颈在所难免,只有敢于直面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才能更进一步。”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