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每经热评丨系统性治理“假央企”已刻不容缓

每经评论员 杜恒峰

6月21日,一份甘肃4GW光伏离网制氢项目EPC总承包招标公告,在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文件显示,招标主体为中广通科技(酒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通酒泉),项目资金来源为自筹资金350亿元。但在招标仅几天后,该项目在6月26日就因采购计划变更而终止。从工商资料看,虽然中广通酒泉是央企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六级子公司,但权威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证实,该公司实为“假央企”。

“假央企”问题由来已久。2021年10月,26家央企对外公告了353家假冒国企名单;2021、2022和2023年,国资委对“假央企”和“伪国企”分三批进行集中公示,共曝光823家“李鬼”。这些造假者之所以要假冒央企,无非是借央企之名,谋求非法利益。“假央企”危害巨大,甚至可以破坏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去年12月,*ST易尚拟引入的“国企”战投被中建一局打假;今年4月,泉为科技公告入围50亿元的大项目,公司股价应声大涨13.38%,但在项目招标人“假央企”的身份被曝光后,其股价一度大跌超7%;在前述甘肃350亿元制氢项目公布后,6月27日氢能源板块概念股暴涨,蜀道装备“20CM”涨停、美锦能源9.96%涨停、富瑞特装也上涨8.4%。

“假央企”之所以能傍上央企,在于造假者用假资料进行工商注册蒙混过关。一旦有一家企业造假成功,那通过这家公司继续向外投资,可以延伸出数十、数百个“假央企”子公司出来,一些黑产甚至由此而生。据媒体报道,一些中介便可以操作“央企挂靠企业”,二挂三(央企二级子公司挂靠一家三级子公司)280万元,三挂四80万元,四挂五60万元,挂靠公司把营业执照等工商资料发过去审核,没问题后再去相关部门把股东更改为央企,然后走正常的挂靠手续即可。按照这个“行情”,中广通酒泉的挂靠成本不会超过60万元,却能炮制出一个350亿元的超大项目。

目前,央企打假的手段主要有集中曝光名单、发布临时打假公告、国资委平台查询、媒体曝光等四种,但这些手段要么集中于事后,无法提前消除风险;要么存在数据壁垒,比如国资委查询平台就有每天查询次数的限制。只靠上述零散的手段无法根除“假央企”问题,公众要验证一家企业是否在央企体系内成本仍然很高。由于央企普遍集中于重资产行业,投资项目动辄以亿计,对造假者诱惑巨大,虽然打假一直在进行,但仍有中广通酒泉这样的造假者冒头,所谓的投资金额也越吹越大。

地方政府、大型企业或普通投资者都有可能成为“假央企”的受害者,系统性治理“假央企”已刻不容缓。系统治理的关键在于工商资料,信息“保真”是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的责任所在。对于目前已经曝光的“假央企”及其衍生出来的所有公司,工商资料应当及时作出调整,或取缔或作出特殊标记,但笔者随机查询的几家“假央企”,其工商资料并无调整;对于央企设立的新公司,各地工商局应当把好资料审核关,避免冒出更多“假央企”。同时,国资委旗下央企子公司查询平台的数据也可以开放给企业信息第三方查询平台使用,通过交叉对比,就可以清楚识别那些股权有关系、实际并不在央企体系内的“假央企”。除了行政和技术手段,对于造假者可能的违法行为,公安等执法部门也应当及时跟进打击,让造假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