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料价格两周狂泻40%,硅片库存可能已阶段性亏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悲观预期笼罩,硅料价格跌幅继续扩大,近期最低价格击穿7万元/吨,让光伏行业的投资者始料未及。
6月14日,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下称“硅业分会”)公布了最新报价,本周(6月12日以来)硅料的跌幅近25%,最低价格跌破7万元/吨,基本跌至成本线附近。受价格影响,包括头部企业在内的多家多晶硅企业出现停止出货的现象。
硅业分会表示,当前价格基本接近企业平均生产成本,多晶硅价格继续下行空间不大,跌速或逐步放缓。
多位光伏产业链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原材料价格下跌,利好下游,即同样的发电量设计的开发建设成本下降了。但与硅料价格直接挂钩的硅片库存或出现阶段性亏损的情形,这将进一步抑制硅片企业的开工率。
硅料价格两周跌去40%、停产企业数量增加
近两周,硅料价格累计下跌约40%。本周国内N型料价格区间在7.5-9.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8.05万元/吨,周环比降幅为22.52%;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6.80-7.8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7.24万元/吨,周环比降幅为24.5%,最低价跌穿7万元/吨。上周,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8.30-9.8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9.59万元/吨,周环比降幅为16.68%,即本周最低价较上周最低价环比下跌18.07%。
对于价格跌幅继续扩大,硅业分会表示,供应方面,硅料产能扩张集中在三季度,东立、晶诺、宝丰、上机等企业将陆续投产,使得多晶硅市场阶段性供大于求的现象加剧。需求方面,硅片价格持续下行企业进入亏损减产,采购积极性不高使得议价空间被压缩。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期市场价格大幅波动,为避免经营风险,东立、宝丰等硅料企业选择延迟投产。受价格影响,包括头部企业在内的多家多晶硅企业出现停止出货的现象,个别企业仍在低价清理前期库存。
一年多时间内,硅料价格走出了“N字型”,当前价格相较2022年最高点33万元/吨,已经累计下跌约78%。“原材料价格正常化有利于行业发展,大宗商品的盈利本就应该是个位数的,去年是不正常的。就算硅料价格跌到3.5万元/吨,通威还是有钱赚。”某光伏电站开发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上下游博弈加剧、硅片企业库存暂时亏损
硅片与硅料的价格受各自的供需关系形成互相影响。随着年内硅料价格快速、大幅下跌,使得硅片成本快速降低,硅片企业纷纷减产,截止目前一线企业开工率暂时未调整,为了规避跌价损失,部分专业化企业大幅下调开工率。
硅料现货价格大跌,对硅片企业库存打击是致命的。据一位光伏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现在硅片价格仍是盈利的,每片盈利3-4毛钱左右。“但如果把6月份硅料价格全部跌幅算进去的话,硅片是亏损的,主要是本月价格下跌太快。如果硅片企业暂时不卖出的话,只是存货跌价,不引起实质性亏损,等价格涨上来了,再卖就是。”上述光伏上市公司人士说。
需要看到的是,三季度期间,多数光伏老玩家的新产能投产和新玩家建设投产,5月中旬以来的减产幅度仍不足以消化庞大的库存水位,叠加整体新产能陆续释放,六月单晶硅片产量预计环比维持。硅业分会认为,预期6月硅片产量在45-47GW之间,供过于求的预期使得本就脆弱的市场加速下行。硅片端清库存效果应以企业实际减产幅度为准。
就原材料跌价传导来看,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光伏产业链人士表示,光伏原材料价格下跌,将利好终端,电站开发设计建设的成本同比去年下降,刺激装机需求增长。
“市场可能已经度过了原材料价格下跌最快的阶段,类似‘石头落地’的观望心态伴随价格将逐渐减弱。下一步主要关注硅料价格对下游的传导。”上述光伏产业链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目前来看,组件集采价格也普遍下落至1.5-1.55/瓦区间。6月14日,三峡集团2023年光伏项目光伏组件集中采购(永善海子山等6个光伏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通威股份、晶科能源、正泰新能等企业入围,组件最低价为1.574元/瓦。但该价格尚未完全反应本周以来硅料价格的降幅,业内预计市场预期逐渐明朗后,组件价格进一步下调,需求有望提升。
今年以来,光伏赛道不再是A股“香饽饽”。天合光能(688599.SH)、隆基绿能(601012.SH)2家龙头的股价较高点回撤逾60%;通威股份(600438.SH)较历史最高价也跌超50%。随着硅料价格跌至合理水平,光伏产业链的盈利格局也将生变,一体化龙头的产能、成本和行业话语权优势,能否为其挣得超额利润,是今年半年报乃至三季报的关注重点。
值得一提的是,本周在德国慕尼黑太阳能光伏展览会(Intersolar Europe),SolarPower Europe发布了其最新版本2023-2027年全球市场展望,报告预计,按照前几个月的积极发展态势看来,2023年有望成为另一个的光伏“繁荣年”,全年预计新增光伏装机容量341GW,同比增速在43%左右。
作者:魏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