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6月7日电 (林琬斯)近年来,合成生物成为资本、产业追逐的领域之一。不过,近日,中国(济南)透明质酸产业大会平行会议之一——合成生物与生命健康资本会议(下称会议)期间,中国医疗行业产业投资机构赋远投资合伙人顾哲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全球合成生物产业发展处于相对早期阶段,初创企业未来将直面成果转化与规模化生产的现实挑战。

“虽然合成生物初创公司前期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但这是整个行业挑战。一级市场本身就是长期投资的过程,在‘双碳’目标下,投入回报比是投资人担心的问题,但并不影响市场资金的涌入。”中金公司全资子公司、私募基金管理平台中金资本运营有限公司(下称中金资本)执行总经理屠继贤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规模化生产与成果转化是难点


【资料图】

合成生物是一种底层技术,可广泛应用在医疗医药、农业食品、环保等多个领域。用合成生物学细胞工厂或酶催化的方法可以替代过往从动植物提取、化学合成等具有环境污染问题的物质获取路径。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医药首席分析师贺菊颖在会议上引用了美国合成生物学媒体SynBioBeta的数据介绍,2021年行业融资总额约180亿美元,几乎是2009年以来行业融资的总和,而2022年受市场整体融资环境影响,融资总额出现下降,但仍维持较高水平。

虽然发展前景广阔,但贺菊颖也指出,从行业商业化来讲,规模化生产是合成生物产业的痛点之一。

合成生物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菌种开发、中游发酵生产以及下游商业推广三个流程,具体又可分为基因工程、构建高效工程菌、代谢调控、发酵工程放大合成、分离纯化、应用开发等多个环节。

“量产通常是耗时最长、成本最高的环节,放大生产能力也需要企业长期的经验积累。”贺菊颖进一步解释,与制药界类似,初创企业或科研机构在早期原始创新方面可能具有独特优势,通过自己的平台或独有的苗种完成代谢通路开发及菌种优化,并可能尝试了实验室阶段的小规模生产,但后续规模化生产阶段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及分离纯化等众多步骤带来的试错成本较高。

顾哲毅也指出,当前合成生物领域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都处在发展早期,可谓少年时期,虽然已经有部分成熟企业跑通了全产业链条,但还有大量创新型公司处在技术成果向产品转化的阶段。这一阶段面临的困难主要在于如何将研发成果进行大规模生产、线性放大,且如何把生产出来的物质变成有商业价值、有社会价值的产品。

“将投资能力和产业能力相结合,帮助中国乃至全球合成生物创新企业迈过转化和销售两个重要门槛,最终实现全产业的突破,势必要联合学界、产业界及产业投资人界的力量。”顾哲毅认为。

在规模化生产、成果转化困难的背景下,一级市场上,合成生物初创公司前期投入大、投入回报比不高,是否是投资人担心的问题?屠继贤指出,这个问题是存在的,但不影响市场资金的涌入。

屠继贤表示,一方面,中国发展绿色生物经济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共识为合成生物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另一方面,一级市场本身就是长期投资的过程,合成生物初创公司前期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这是整个行业挑战,需要资金的投入。另外,他表示,与生物制药领域相比,合成生物领域的基金体量相对较小,限制门槛也要更少一些,也不影响投融资的增长。

贺菊颖最后也指出,相比于承受高风险继续推进,与成熟企业合作完成后续开发对于初创企业和科研机构往往是更合适的选择。

借CVC布局发育第二曲线

在当前合成生物产业格局下,行业与投资人有了新的思考与动作。

在上述会议上,华熙生物宣布,正式发布CVC(企业风险投资基金)战略,并与赋远投资共同成立赋远合成生物基金。

CVC是指由企业成立风险投资部门或设立私募股权创投基金进行投资的行为,也称为产业投资。

据介绍,华熙生物此次在CVC的战略布局将通过“华熙投资”从以下方面进行落地,一是与赋远投资正式成立合成生物基金,并已与磐缔创投成立皮肤科学基金,二是与中金资本探索设立生命科学与生命健康方面的基金。

对于赋远合成生物基金的标的选择,顾哲毅表示,未来将更多围绕生物技术底层技术工具,布局生物科技技术、生物医药领域。同时也会关注从生物医药领域溢出到消费品上游(比如透明质酸等活性原料)、功能性食品、化妆品、农业等,坚持投精投准。

“我们支持创新企业跑通从研发到转化、再到商业化的整个路径。”顾哲毅表示。

华熙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赵燕也指出了企业在走通合成生物产业成果转化的作用,“科学家的目的是把物质做出来,所以他们在研发过程中,不考虑成本、毒性等因素。但是企业需要告诉他们,在产业化过程中,哪些原料是不被允许添加的,成果如何才能变成产品。”

华熙生物从2018年开始布局合成生物,2022年将“合成生物”上升至公司战略层面。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林琬斯:linwansi@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常涛 李中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