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小米的“兄弟”实在太难了。

4月25日,国内专业的电动短交通设备制造商九号有限公司(简称 九号公司)公布了2021年业绩。该公司全年营业收入91.46亿元,同比增长5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亿元,同比增长459%。

原本营收和净利双双大涨是件可喜可贺的事,但意外的是,资本市场并没有为这份漂亮业绩送来“掌声”。财报发布次日,投资者们等来的不是涨停,而是股价下跌。

作为小米生态链上最早的成员之一,九号公司能实现这个成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该公司在2016年至2019年净利润一直为负,直到2020年才由亏转盈,但净利润也只有7347万元。《财经天下》周刊注意到,在年报公布之前,九号公司股价已经连续四个月滑落。

回想2020年10月29日,作为中国境内上市企业中“VIE+CDR第一股”,九号公司在科创板上市那天是何等风光。在雷军和小米光环的共同加持下,九号公司开盘股价涨超120%,市值超过300亿元,三个月后的报价更是高达112元/股。

彼时,雷军发文表示祝贺,称九号公司的成功上市,“是对小米生态模式的又一次印证”。但如今,面对营收增长的九号公司,资本市场却表现冷漠,属于九号公司的高光时刻,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吗?

(图源:视觉中国)

“滑板车龙头”想要摆脱小米

九号公司原为“九号机器人”,在成立初期与小米公司是竞争关系。2014年10月,在获得小米、红杉、华山、顺为等资本共同注资的8000余万美元后,九号机器人正式成为“小米生态链”的一员。

2015年,九号机器人收购了世界平衡车鼻祖Segway,拓展海外业务,同时,又先后与小米深度合作并推出了“九号平衡车”和 “米家电动滑板车”。直至今天,该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主要生产智能电动车、平衡车、电动滑板车、卡丁车以及智能服务机器人的企业。

在入赘小米生态链后,2020年上市后的九号公司开启了电动两轮车的业务拓展。而正是因为在智能电动两轮车取得的突破,才让该公司业绩大增。财报显示,2021年电动两轮车销量超过42万台,同比增长近300%,实现销售收入超12亿元。

(图源:视觉中国)

不过,相比于电动两轮车,电动滑板车曾是该公司最早的核心增长级。

依靠小米公司在渠道和资源上的加持,2017年、2018年,九号电动滑板车的营收增速分别高达1852%和725%,占总营收比重从不到2%升至2018年的66.46%,滑板车取代平衡车成为公司核心单品。与之对应,2016年至2018年,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分别为11.53亿元、13.81亿元及42.4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91.95%。

趁着业务增速势头正旺,2020年10月,九号公司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第一家发行CDR的上市企业。根据QYResearch数据,上市当年,在425万辆全球电动滑板车产量中,来自中国的产量高达364万辆,占比超过85%,其中九号公司的电动滑板车产量达到230万台,占据了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无疑已经成了国内电动滑板车的龙头企业。

然而,像所有小米生态链上的“兄弟”公司一样,九号公司也患上了严重的“小米依赖症”。2016年至2018年,两者发生的关联销售交易金额分别为6.43亿元、10.19亿元和24.34亿元,分别占九号公司当期营业收入的 55.75%、73.76%及57.31%。

具体来讲,它们的合作以利润分成模式为主,小米按成本价买断九号公司的定制产品,再通过自有销售渠道实现对用户的销售,利润按照约定的比例分成。

对九号公司来说,这虽然省去了营销渠道费用,但全靠小米“赏饭吃”的日子并不好过。小米定价本来就低于行业,如果利润再被分走一部分,会极大地侵蚀九号公司的毛利率。招股书显示,九号公司在2017年至2019年的净利润分别为-6.27亿元、-17.99亿元及-4.59亿元,三年合计亏损近29亿元。

为了摆脱这种现状,九号公司一直在为自己寻找出路,主动拓宽业务领域。

2019年4月,机会来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新国标”出台,明确表示不合规的电动车将不能上牌上路。这一规定为两轮电动车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九号公司董事长兼CEO高禄峰对此曾表示:“新国标落地,行业进行洗牌,两轮电动车行业产生了较大的机会”。

东吴证券分析称,按2019年保有量已达3亿辆计算,其中30%属于不合规车,则市场现有超标车存量达1亿辆左右,预计2020年至2023年将迎来更新置换高峰期,直接带来行业需求增量。按照各地的管理方案,各地过渡期时间不同,2021年至2024年陆续截止。

2019年12月,九号公司趁着“新国标”的热度,紧忙发布了两款智能电动车新品:九号电动摩托车E系列和电动车C系列,起售价3999元。该电动车被贴上智能化标签,包括自动解锁上锁、告别传统销量和遥控器、驻车感应和坐垫感应,可防止用户在未骑行状态下误拧油门等。

因为高于同行的起售价与智能化概念,九号两款智能电动车一经问世,就被认为是来抢小牛电动车的生意。要知道,在同行里,小牛电动是最擅长讲“智能”故事的,这也是其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

不过,九号公司需要看清一个事实,两轮电动车市场早已是一片竞争红海,想要冲出重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图/视觉中国)

两轮电动车生意好做吗?

两轮电动车,也被叫做电动自行车,在国内并不属于新鲜事物。它的快捷、环保、方便和廉价性,使其很快成为消费者最喜爱的代步工具之一。

2005年是两轮电动车“井喷”的一年。那段时间,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极大刺激了技术的进步和制造成本的降低。两轮电动车的蓄电池寿命和容量都提高了35%,到了2020年,电动两轮车产量达到约4200万辆,创下历史新高。

但起初,这片市场被一众传统品牌占有。

中信证券研究部报告显示,2013年至2020年,雅迪、爱玛稳居行业第一梯队。九号公司的“前辈”小牛也只占5%。而且自2021年起,原本做共享电单车的哈啰也开始售卖自家研制的电动车,并向市场推出三款全自研车型,并在无锡和天津建厂。至2021年末,哈啰在全国200个城市拓展出3000多家门店。这给本就红火的电动车市场再添一位实力玩家。

(2013年至2020年电动两轮车各公司市场份额,图/中信证券研究部)

值得注意的是,从整体市场上看,高端电动两轮车销量规模一直较小,消费者对价格的接受度有限。鲁大师调研数据称,电动车价格在2000元至3000元的,用户占比最多,超过了30%;其次是价格为3000元至4000元的,用户占比超过25%;而价格在2000元以下的,用户占比同样超过了25%。这样算下来,售价在4000元以下的电动两轮车,用户占比超过了80%。

而九号公司的电动车定价普遍较高,2021年该公司推出的C系列产品,在旗舰店最高能卖到6000元以上。如此的定价也让外界颇有微词。

(图/九号公司官方旗舰店)

一位电动两轮车销售人员告诉《财经天下》周刊,两轮电动车技术已经成熟,各品牌都差不多。消费者最在意的还是续航能力,即使企业花大价钱搞研发、搞配置,其核心竞争力就是电池的竞争。“目前,锂电池用得久点,但价格高安全性稍低,铅酸电池不耐用,但相比锂电价格低,安全性稍高,且报废之后还可回收,至于所谓的石磨稀电池那就是骗人的。”

在该销售人员看来,本来就是两轮的电动车,搞不出太多新花样。如此高的定价未免有吹嘘之嫌。公开资料显示,在九号公司的17项核心技术中,关于电动自行车的只有一项就是“电动两轮车智能系统”,功能多是围绕着智能解锁、支持听歌、支持低温充电保护等处做文章。

尽管业内人士认为所谓的“高端”都是靠广告捧出来的,但对企业来说,竞争对手不断增多,想要获得市场的更多关注,该铺的渠道还是要铺,该打的广告依然要打。2021年,九号公司的销售费用骤增62.13%至近6亿元,直接把营业成本推高到70亿元之多。

截至2021年,九号公司线下电动两轮车门店拓展至全国600多个城市突破1700家,2022年门店计划进一度覆盖到3000家,且该产品出海至欧美市场,公司自称在全球市场牢牢占据7000元以上价位的高端市场,用户以95后为主力军。

然而,九号电动两轮车和电踏车在营收增长高达229.27%的情况下,毛利却减少了超5个百分点。九号公司显然也注意到了,于是加紧布局电动平衡车和电动滑板车赛道,在2021年91.25亿元的营收中,这两大主力产品的总收入达到64.05亿元,占比超过70%,利润贡献占比高达75.65%。

难撑起的机器人业务

《财经天下》周刊注意到,在九号公司的营收构成中,还有一项被单独列出的是智能服务机器人业务。虽然该业务很早就伴随着公司的成长,但却一直“支棱”不起来。上市前夕,由于该公司的机器人业务占比低于0.5%,公司还把中文名字从“九号机器人”变更为“九号公司”。

不过,九号公司一直没有放弃机器人业务。在该公司管理层看来,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弱,中国经济进入结构转型关键阶段,餐饮服务、酒店送物、快递配送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配送机器人可根据用户对配送的及时性、便捷性、安全性的需求,自主完成药品、餐食、医疗物资、快递包裹等配送服务,可有效地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丰富配送模式、提升配送效率。

2018年6月,九号公司研发的首款搭载在智能电动平衡车上的服务类机器人“路萌”(Loomo)面世,主要应用于教育、娱乐、企业办公场景;2020年推出楼宇配送机器人九号方糖(S2);而且在2021年,还推出了餐饮送餐机器人(S1D)和赛格威割草机器人(SegwayNavimow),并将服务机器人正式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但财报显示,2021年这部分业务收入仅有2100多万元,贡献率仅为0.23%。

据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2021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6年以来,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达23.8%,2021年预计达到了125.26亿美元。到2023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有望突破201亿美元。这意味着,机器人市场依然巨大。

但需要注意的是,研发机器人所需的技术有相当高的门槛和资金投入。

反观九号公司,其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连续三年降低,2019年至2021年分别为6.9%、7.7%和5.5%。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媒体还一度传出九号公司正加码入局制造新能源汽车,后被公司否认。

为了摆脱小米的业务方向,这些年九号公司探索了多条赛道,从两轮电动车到电动平衡车、电动滑板车,再到机器人,但究竟哪个才是企业的未来?恐怕连九号公司自己都没找到真正的答案。

更为棘手的是,上市刚满一年,小米及顺为即开始着手减持九号公司,以实现兑现投资收益的目的。据《长江商报》统计,截至2021年11月13日,Sequoia(红杉)、PeopleBetter(小米的投资机构)、Shunwei三家机构合计套现已高达58.25亿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