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玻璃大王这个称号都属于曹德旺和他的福耀玻璃。 但是最近呢,这个头衔换人了,3月17日福耀玻璃发布了2021年度报告,不少人就发现,福耀玻璃的业绩,被一家叫信义玻璃的公司默默的超过了。 财报显示,2021年信义玻璃年度营收约247.6亿元,净利润94.06亿元;而同期的福耀玻璃,营收为236.03亿元,净利润31.46亿元。 也就是说,信义玻璃的营业收入首次超过福耀玻璃,净利润更是福耀玻璃的近3倍。

这个信义玻璃到底是何方神圣呢?他的创始人叫李贤义,是曹德旺的老乡,两个人都是来自福建,而且小时候的经历也相似,都是小时候家里穷,辍学,然后出来闯荡江湖谋生,80年代末两个人几乎同时捕捉到了汽车玻璃这个不起眼但利润丰厚的市场,两家公司前后脚成立,福耀是1987年,信义是1988年,而且,两人也同样热心慈善事业。

但是两个玻璃大王之间还是有区别的,那就是,曹德旺更加聚焦,而李贤义更加多元化,用曹德旺自己的话说,“我有四个不做,房地产不做、金融不做、煤矿不做、互联网不做”,一门心思专注于玻璃事业,据福耀年报,公司2021年营收236亿元,90%来自汽车玻璃,名副其实的顶梁柱。福耀官网上写:在中国每三辆汽车中,有两辆使用福耀玻璃,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约25%。而李贤义则不同,他的业务触角则覆盖浮法玻璃、光伏玻璃、房地产、新能源等多个领域,信义玻璃2021年营收246亿人民币,浮法玻璃占比72%,汽车玻璃18%,虽然是靠汽车玻璃起家,但是到今天汽车玻璃已不再是主业。除了信义玻璃,李贤义还坐拥另外三家上市公司:信义光能、信义能源,信义储电。

其中最出名的是信义光能,这是一家主营光伏玻璃的生产商,市值甚至已经超过信义玻璃,突破千亿,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玻璃生产商。李贤义2008年开始布局光伏玻璃,2013年将其从信义玻璃拆分出来,推进港交所。在光伏行业深耕了很多年,经历过这个行业的外企垄断,中国企业崛起。顺着光伏玻璃这条线,李贤义又布局了光伏发电厂、锂电池生产等新能源领域,成为了跨界选手。虽然都是被人称为玻璃大王,但其实两个人主业之间重合部分非常小。

而这次李贤义超过曹德旺,其实算得上是多元化路线带来的优势。李贤义的身家暴涨,赶上了几个时间节点。

第一就是海南基地的投产,2021年信义玻璃在海南的生产基地开始投产,这增加了信义玻璃本身的营收能力。

第二、建筑浮法玻璃需求增速比较快,在2021年11月末的时候,信义玻璃曾经发布过一则公告,当时预测2021年全年的业绩时就提到,得益于建筑行业浮法玻璃的快速增长,预计全年利润会出现明显的增长。

第三、浮法玻璃价格大幅上涨,信义剥离70%以上的营收来源主要是浮法玻璃,而2021年浮法玻璃价格有了明显的上涨,全年浮法玻璃每吨均价涨到2500元左右,最高时间甚至达到2900元每吨,这个价格跟去年同2020相比涨幅超过35%。

把鸡蛋分散在不同的篮子里,这样总有几个鸡蛋会踩中风口。

而曹德旺的专注呢,当他在当下这个时间段,小小的吃了一点亏,汽车玻璃市场完全依赖上游汽车销售景气与否,2018年,国内汽车销售数量近30年来首次出现下滑,福耀2020年营收首次下跌,增长见顶的风险露出苗头。

是聚焦还是多元化?这是商业世界里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我们见到过太多伟大的公司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出类拔萃,一旦去开拓一个全新的业务,就都以失败收场,但是,很多公司主业增长乏力,用第二增长曲线去撑起想象空间也是最常用的手法。

虽然目前信义玻璃的营收超过了福耀玻璃,但其实差距幅度也并不是很大,2021年两者的营收差距也只有11亿左右。我们不能说一定是信义彻底胜过福耀了。

对于企业运营来说,到底是坚持专注深耕主业好,还是不断拓展边界,发展多元化更有优势,就让时间来见证答案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