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财经讯 4月16日-4月17日,2022年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北京举行,会议以“行稳致远,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周小川、肖钢、朱民、吴晓求、黄益平、郑秉文等大咖出席并演讲,凤凰网财经全程报道。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张晓慧出席论坛并发表致辞演讲。

张晓慧在演讲中对近期最受大家关注的国内疫情、俄乌冲突及中美利率收窄事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张晓慧称,俄乌冲突可谓今年最大的黑天鹅事件。冲突爆发以来,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显著加大,避险情绪高涨,全球经济不仅因此受到剧烈冲击,也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地缘政治冲突期间经济金融制裁的滥用很可能会进一步加剧逆全球化。与此同时,俄乌冲突也从大宗商品价格、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贸易和投资合作等方面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中国不仅要做好应对输入性通胀的准备

在谈到国内疫情,张晓慧表示,疫情持续蔓延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复杂态势要求我们必须把眼光放得更长远,唯有把握整个经济中最核心环节,坚持“以我为主”的宏观政策,增强政策定力,才能最大限度地稳住预期,最大限度地推动经济稳定健康高质量发展。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没有搞“大水漫灌”,而是采取货币政策结构性逆周期发力,信贷资金直达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定向精准支持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在货币总量基本匹配经济需求的前提下,既激活了微观主体活力,增强了总体创新能力,稳定了产业链、供应链,也稳住了宏观经济。

相形之下,为了应对疫情冲击,很多国家频频“放水”,结果经济虽有起色,但通胀也实实在在的起来了,CPI突破40年高位迫使美联储开始重启加息进程,市场预计其今年全年还将加息6次,全球各经济体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因而不同程度地被迫置身于美联储紧缩的外溢风险之中:全球资产价格和国际资本流动大幅波动,本国货币的币值稳定面临冲击。

谈到中美利差的收窄是否会降低人民币资产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尤其是证券投资跨境资金是否会出现阶段性流出,令中国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和人民币汇率稳定面临更大挑战?张晓慧表示,中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但经济中这些不确定性也都真实考验着中国金融政策的内在稳定性、前瞻性、精准性和有效性,提示我们必须认真加以应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