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公布的3月物价数据显示,CPI同比涨幅有所扩大,PPI同比涨幅继续回落; PPI与CPI之间的“剪刀差”连续5个月缩窄。

4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5%,略超市场预期,环比持平。1-3月平均,CPI比上年同期上涨1.1%。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3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8.3%,略低于市场预期,环比上涨1.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7%,环比上涨1.3%。一季度,PPI比去年同期上涨8.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1.3%。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CPI同比涨幅扩大,环比持平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在3月份1.5%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4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1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继续保持稳定,3月份同比上涨1.1%,涨幅与2月份相同。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澎湃新闻表示,近几个月CPI同比与核心CPI同比均处于1%附近波动,物价继续处于近五年低位,一定程度反映内需偏弱。

从同比看,CPI上涨1.5%,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5%,降幅比上月收窄2.4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28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下降41.4%,降幅比上月收窄1.1个百分点;鲜菜价格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17.2%。非食品价格上涨2.2%,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77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3.5%,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其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24.6%、26.9%和27.1%,涨幅比上月均有扩大。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上涨24.1%,已经连续11个月保持在20%以上的涨幅。

周茂华表示,3月CPI同比涨幅扩大的主因是猪价低位企稳,蔬菜价格走高以及去年基数走低。

“国内生猪市场价格机制、饲料成本上升与生猪收储调节效果逐步显现;能源价格及国内散发疫情则对蔬菜价格构成扰动。”周茂华说,局部散发疫情对消费者物价产生“正反两面”影响,一方面,对服务及非必选商品需求造成抑制,拖累内需表现,近几个月国内服务、非必选商品销售价格同比走低;另一方面,推升果蔬生产及物流环节成本,叠加能源价格走高,短期推升果蔬价格。

从环比看,CPI由上月上涨0.6%转为持平。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1.4%转为下降1.2%,影响CPI下降约0.22个百分点。食品中,受节后消费需求回落及供给充足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下降9.3%。非食品价格上涨0.3%,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25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1.1%,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主要是能源价格上涨带动。工业消费品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7.2%、7.8%和6.9%,影响CPI上涨约0.29个百分点;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0.3%。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澎湃新闻表示,近期CPI涨幅明显偏低,一方面是源于“猪周期”正处于价格走低的下半场,另一方面也是当前消费不振的体现,同时也与2020年疫情爆发后,中国货币和财政政策并未大水漫灌有关。

“伴随收储力度加大,猪肉价格已基本在底部企稳,加之上年基数下行,4月猪肉价格同比降幅将进一步收窄;与此同时,4月蔬菜价格同比涨幅会进一步扩大。”王青说,预计4月CPI同比会保持小幅回升态势,有望达到1.7%。考虑到当前物价形势整体温和,物价因素不会对接下来国内货币政策灵活调整、适时加力形成掣肘。

PPI同比涨幅回落,环比上升

董莉娟表示,在3月份8.3%的P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6.8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5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PPI上涨8.3%,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7%,涨幅回落0.7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9%,涨幅与上月相同。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上涨的有37个,比上月增加1个。主要行业中,价格涨幅扩大的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上涨53.9%,扩大8.5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上涨47.4%,扩大5.5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上涨32.8%,扩大2.6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PPI上涨1.1%,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地缘政治等因素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行,带动国内石油、有色金属等相关行业价格继续上涨。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14.1%,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7.9%,化学纤维制造业价格上涨2.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1.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2.7%。上述行业合计影响PPI上涨约0.77个百分点,占总涨幅的七成。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2.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1.4%。另外,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价格上涨3.7%。

周茂华表示,PPI环比涨幅扩大主要是受国际地缘局势,能源及原材料商品价格再度走高的影响,但同比涨幅受去年高基数影响而进一步下滑。3月PPI同比继续维持高位运行,则反映部分中下游制造业企业生产投入成本压力仍不小。

“预计PPI同比涨幅延续回落态势。”周茂华说,尽管短期地缘局势扰动,3月商品价格普涨,但从全球需求、发达经济体政策前景及市场供需机制,将限制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大幅走高。其次,去年高基数效应将继续显现;国内原材料等商品保供稳价措施将持续发力。

“展望未来,俄乌战争对国际油价的推升作用进入阶段性回落阶段,加之国内钢铁、煤炭产能加速释放,以及上年价格基数进一步抬升,4月PPI同比有望降至7.0%左右。”王青说,未来上游原材料价格压力会继续缓解,短期内PPI则同比仍将处于明显偏高水平。

“剪刀差”连续5个月缩窄

3月份,PPI和CPI同比涨幅之间的“剪刀差”回落至6.8个百分点。

周茂华表示,PPI同比放缓好于市场预期,PPI与CPI同比“剪刀差”连续5个月缩窄,有助于缓解部分中下游企业生产成本压力,加之国内出台一系列纾困助企政策措施,有助于稳定企业经营信心。

图片来源: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研究员冯柏《通胀总体可控,关注输入性通胀影响——2022年3月CPI、PPI数据解读》温彬则表示,PPI与CPI的“剪刀差”与去年四五月份的水平接近,反映出价格从上游向下游传导或有加快。PPI环比上涨加快,CPI同比上涨加快,体现了全球通胀持续升温对中国形成的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所增加。

“下一阶段,外部环境仍将复杂多变。美联储可能提高加息幅度并尽快开启缩表,应对通胀的持续升温,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在短期内易上难下,对我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也会有所持续。”温彬说,目前中国通胀水平整体可控,对货币政策的掣肘相对有限,但下半年要关注“猪油共振”的影响。

温彬表示,宏观政策要按照相关部署,及时出台有利于市场预期稳定的措施。继续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尽快落地减税降费政策,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出台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多措并举为市场主体纾困,缓解原材料上涨、有效需求偏弱等带来的压力。同时,要继续关注外部环境和政策的变化,研究制定应对预案,防范好各种风险冲击。

王青表示,为缓解成本压力,稳定就业市场,后期针对中下游小微企业的减税降费及金融扶持等定向支持政策还会持续加码,这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背景下尤为必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