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元防疫险,居家隔离1天能领200元,一杯奶茶钱保障一年!”

“居家隔离也能领钱,这款隔离险真香!”

年初以来,一个新的意外险产品悄悄走红网络,它便是“隔离险”。

然而近期,不少消费者却发现,很多“隔离险”产品已默契地下了架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难度保险公司赔不起了?

突然下架

3月4日,南宁市民李先生在互联网上购买了一份众惠相互惠无忧防疫保险,保费为59元/份,海报上只简单提示保障的内容有“新冠强制隔离津贴”。

南国早报记者向保险代理人瞿江(化名)了解到,2021年下半年,国内一些保险公司开始推出隔离险。近半年来,她已为500多名客户办理理赔,涉及金额近300万元,这些客户大部分是2021年底因西安疫情被隔离的人员,有的是全家购买,有的是单位员工集体购买。2022年3月,瞿江代理的众惠相互惠无忧防疫保险销售量达到 6500人,李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可令人意外的是,这些隔离险近日却相继下架。3月27日,某保险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该款产品渠道正在调整,目前没有办法投保,且不确定会不会重新上线

图/南国早报

这种情况不是个例!

广州日报记者从多个保险销售平台了解到,此前热销的众惠相互惠无忧意外险已于3月17日正式下架;众安保险爱无忧意外险也已于3月15日在自有平台、支付宝等多渠道下架。

此前一度成市场新宠

那么,保险公司为何突然默契下架“隔离险”呢?

事实上,正如前面提到的,“隔离险”一度堪称市场宠儿

据国际金融报报道,今年1月,记者打开小红书APP发现,与“隔离险”相关的笔记有2500余篇。

根据这些“种草贴”的介绍,“隔离险”的保费基本在百元以内,保障时间少则1个月,多则1年,被保人在保险期间被强制集中隔离,可以每天获得150元至1000元不等的赔偿。

投保门槛低,隔离的同时还能获得一笔补偿,以减少经济方面的损失,评论区的网友纷纷表示急需,并请教购买详情。

除此以外,记者通过与多位投保人沟通了解到,不少“隔离险”产品常常在出行软件上自动推送,并与飞机票、火车票等搭配出现,消费者在购票的同时,或自愿顺手下单,或在无意间被搭售。

“隔离险”到底是什么?慧择寿险商品中心总经理王寅告诉记者,市面上常见的“隔离险”往往是一年期以内的意外险。新冠疫情暴发后,很多保险公司顺应市场变化及客户需求,在承担意外责任的同时,扩展承保新冠病毒导致的保险事故,其中就包括因疫情防控政策而强制隔离的津贴,也就是消费者俗称的“隔离险”。

“隔离险”为什么这么便宜?21世纪经济记者调查发现市面上最近涌现的大量隔离险大多在几十块钱左右,最便宜的仅9.9元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宋占军表示,所谓隔离险是以意外险为主险,附加传染病相关津贴保险等的综合保障计划。之所以便宜,以众安保险的众惠全民疫保通为例,这种产品的保险期间一般为30天或90天,相对风险较低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定价除了经历保险公司内部精算、上市审核等流程以外,也会考虑品牌定位和产品推广效应等因素,低价也有走薄利多销的战略可能性在。但该人士同样表示,保费与赔付是相对应的,保险公司也不是做慈善。

“隔离险”羊毛真不好“薅”

问题是:伴随着“隔离险”的走红,争议也跟着来了。

据央视财经报道,不久前,上海银保监局就提醒称,部分“隔离险”的责任免除条款中约定,被保险人虽被集中隔离但未自费支付隔离费用的,保险公司不承担理赔责任

另外,投保前已疑似感染或已收到通知要求隔离的、保险合同生效前被保险人所在地区被列为国家公布的中高风险地区等情况均可能属于责任免除情况。消费者需清楚理解后再投保。

浙江消费者 王女士:一个密接跟我同车厢,然后就被隔离了,之后去理赔保险,他们拒绝理赔,说我一个证明不够,但我的证明是当地卫健委开的,后来我在保险平台投诉,没人处理。

和王女士有相似的遭遇还有不少人!

多家投诉平台和媒体此前接到不少相关投诉,居住在安徽合肥的王小姐于去年11月购买了网红隔离险“复星联合爱无忧意外伤害保险”,其中包含一项“新冠肺炎强制隔离每日津贴保险金200元/日”的权益。然而当她在十二月因为次密接被强制集中隔离寻求理赔时,却被保险公司告知,次密接不在赔付范围,保险只包括密接和中高风险地区隔离。

对此,根据网友的反馈,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了各家保险公司“隔离险”产品常见的拒赔情形,主要有以下5条:

1.次密接人员(如不是和确诊病例乘坐同一种交通工具)被隔离;

2.非自费隔离;

3.居家隔离、健康监测;

4.全域管控;

5.根据当地政府要求,非中高风险地区人员的返乡/探亲人员的集中/居家隔离等。

有保险业人士指出,疫情背景下,“隔离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部分消费者弥补被隔离后带来的经济损失。不过,消费者在购买此类保险时,尤其要关注各家公司的具体细则,比如保单生效时间、保障人群范围、保险公司理赔效率等。保险虽好,但购买保险还需结合自身需求,了解细则再投保。

保险公司下架“隔离险”的背后

资深精算师徐昱琛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作为获客产品,“隔离险”意在拉近保险公司与客户的距离,一些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运营上未能做到专业化、精细化,如未对隔离常见问题作出清晰、明确规定,就容易引发保险理赔纠纷,对公司品牌甚至行业形象造成损害,实为得不偿失。

与此同时,央视财经记者了解到,除了投诉率高,大量的理赔申请给保险机构带来压力,也是“隔离险”下架的重要原因。

业内人士称,前期为开拓市场,各保险机构都把“隔离险”产品的保费压得很低,“隔离险”产品的盈利状况并不好

某保险公司业务合伙人 鄢佳:推高了赔付率,当下现实情况与以前产品设计时的风控不符合,为了控制风险不得不将这类产品下架

隔离险本身就是一个阶段性的产品,不应长期存在。短期内,可以探索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出台示范性条款。”宋占军表示,隔离险作为一个和疫情形势联系紧密的险种,从产品定价上本身也应该快速迭代,及时下架旧产品、上线新产品,也是该种产品的一个内在要求。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