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阅读

达到一定规模的自备电厂是全国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但部分自备电厂思想认识不足、管理水平有限,成为碳减排的薄弱环节,亟需引起重视,补齐短板。

(文丨本报记者 朱妍)

由于碳排放数据弄虚作假,内蒙古鄂尔多斯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再次被点名。在生态环境部近日公布的2022年第一批突出环境问题中,该公司及其咨询委托方中碳能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被指存在篡改伪造煤质检测报告数据及关键信息、碳排放报告编制不实等问题。这也是全国首例公开披露的碳排放数据质量案件,自去年7月在当地首次曝光以来,持续受到关注。

记者注意到,内蒙古鄂尔多斯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所属行业为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并非专门的发电企业。换言之,其是以“自备电厂”身份参与全国碳市场。而据多位知情人士证实,在首批纳入全国碳市场的2162家重点排放单位中,自备电厂占据一定数量,涉及石油化工、钢铁、电解铝等多个高耗能行业。相比公用电厂,自备电厂的碳减排能力仍有差距,管理短板亟待补齐

减排表现参差不齐

按照《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2013年—2019年任一年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及以上的发电企业,即纳入全国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 达到上述门槛的其他行业自备电厂,视同发电企业管理。

全国碳市场首年运行期内,大部分控排单位表现良好。例如,中国石化下属15家企业的自备电厂,于2021年12月15日完成碳配额清缴工作,其中高桥石化为上海市首家、全国首批完成履约的单位。国家能源集团所属化工企业自备电厂均提前实现100%履约。作为首批纳入的钢铁企业自备电厂,太钢集团不仅按期完成履约任务,其下属公司太钢不锈还有配额盈余。

不过也有企业拖了后腿。以内蒙古鄂尔多斯高新材料有限公司为例,其拥有2台50兆瓦、4台135兆瓦和2台330兆瓦自备燃煤机组。生态环境部督查发现,中碳能投利用可编辑的检测报告模板,篡改该公司元素碳含量检测报告的送检日期、检测日期、报告日期、报告编号等重要信息,将集中送检伪造成分月送样、分月检测,并删除了原始检测报告的二维码。

此外,近日发布的《百色市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关于对发电行业控排企业碳排放报告质量专项监督帮扶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对9家企业存在的65个问题进行了整改,其中包括广西田东锦盛化工有限公司、广西信发铝电有限公司、田阳南华纸业有限公司等6家自备电厂。这些企业存在检测化验规程、方法和操作过程不满足有关标准规范要求,燃煤消耗量统计错误,各参数与燃煤消耗量状态不匹配及煤样留存不规范等诸多问题。

管理水平需要提高

尽管自备电厂与公用电厂的身份、作用不同,全国碳市场却对它们一视同仁。

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专家黄锦鹏介绍,从燃料来源看,现有自备电厂可分为两类:一是利用煤矸石、垃圾、废料等进行发电供热,二是满足企业自用的常规燃煤、燃气机组。“只要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当量的门槛,即作为重点控排单位,无论是配额分配、数据核查、数据质量等要求,还是进入碳市场真金白银交易,管理方式及其严格程度与公用电厂无异。”

然而,自备电厂与公用电厂的客观差距仍然较大。北京和碳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仲波坦言,不排除一些自备电厂整体效率、环保水平比较高,但大多数机组规模小、煤耗高,部分还是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产能,“先天”碳排放量大。“对于这些企业而言,发电供热不是主业,人员配备、管理能力等方面较公用电厂不止差了一个等级。比如,很多自备电厂缺少负责碳减排的专业管理人员,对碳市场规则、制度及运行也不够了解,很难做到从容应对。”

“难啊!”一位长期从事碳核查的人士向记者感慨,“我们就遇到过类似情况,所谓的碳排放管理员在某化工企业自备电厂干了三四年,却一问三不知,最后直接甩手不管了。专业人员不足,在自备电厂不是个例。”

通过大量核查,该人士还发现,自备电厂对碳排放数据质量的把控水平亟待提升。“比如燃煤单位热值含碳量是一个关键指标,公用电厂每天统计记录,但有的自备电厂却一个月只测两三次,甚至有些数据全凭经验估算,明知不准却难以追溯核实。我们跟踪过几家煤制甲醇企业,他们的生产工艺、机组类型相同,理论上生产一吨甲醇的煤耗、电量应该差不多,但实际排放量却有较大差别,而且完全找不出规律。”

“与其被动应付,不如主动参与”

国家能源局日前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982号(工交邮电类510号)提案答复的函》中专门提到自备电厂碳减排问题: 在严控燃煤自备电厂的同时,“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将在统筹做好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同时,督促燃煤自备电厂执行政策和履行义务,加强对燃煤自备电厂诚信守法运营的监管、规范燃煤自备电厂运行管理等相关工作。 ”

“技术、能力可后天补足,但首先要充分重视起来。”上述人士表示,生产企业往往更关注自己的主业、主产品,大部分自备电厂的发电供热只为满足自用,因此不会过多投入精力。“有些自备电厂连计量仪表、专用设备都没配齐,部分电厂缺少精细有序的管理。比如,锅炉供热后要分到不同化工区使用,但有的自备电厂每个车间分多少、排多少均不清楚,前端产多少热、后端排多少碳,数据对不上且没法核验。这也缺、那也缺,说到底是没有真正重视起来。”

事实上,全国碳市场要求进一步提高,也逼着自备电厂开始绷紧弦。黄锦鹏表示,市场要交易,数据准确是基础。以燃煤的单位热值含碳量为例,没有实测值的企业,需统一参照默认值。“相当于提供不了真实可靠的数据,自行按照最高上限计算,排放量越高、减排代价越大。这样也倒逼控排单位优化计量水平,真正把排放管起来。”

“与其被动应付,不如主动参与。”黄锦鹏建议,不要将碳减排简单看作一件“花钱的事”,自备电厂需要转变认识,通过提升管理能力,同样可以利用盈余配额产生收益,实现碳资产保值增值。“所有制度和指南都是一样的,并未区分公用还是自备电厂,绝不代表谁就比谁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