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用户向蓝鲸TMT爆料称,中国移动在未经用户确认的情况下,给用户开通了北京移动Plus会员,合约期一年;而且,这导致该用户名下有两个Plus会员,生效时间相差三个月。

记者发现,移动Plus会员会员虽宣称有不少权益服务,但其实多数权益属于“多选一”,或者上月完成流量使用等任务以解锁等。整体而言,这项会员体验需要耗费用户不少精力,价值是否与会员费对等也存疑。

记者浏览各类公开投诉平台发现,不少人对中国移动擅自为用户开通会员等增值业务服务颇有微词,这不仅让用户每月需额外付费,且运营商人为设置的障碍让用户想要退订还不太容易。

点短信链接就默认开通会员1年,退订还需付违约金

“我平时不怎么关注套餐话费,但就某天查余额了才发现每个月都要多给18元会员费,这个会员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开通的。”李女士对记者表示。

而根据北京移动APP提供的明细,李女士名下竟有两个北京移动Plus会员,两个会员订购时间只相差三个月,都将在一年后过期。

在发现被无故开通会员后,李女士试图通过APP上的退订按钮进行退订,却有弹出显示“不允许办理该业务”。

针对此情况,李女士致电询问移动客服,对方表示可能是在其点击了短信附带的链接时办理了会员,要想退订需到线下门店进行操作,并且需要支付违约金。

“我是看到10086发布的短信中有‘免费’的字样,一时好奇点了短信中的链接,谁知道点进去后的页面就直接显示‘pPus会员已生效’了。”李女士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就算是我自己开的会员,我为什么会在一个会员未过期的情况下,再开通同一个会员,并且移动也让我办理了?”李女士说道。

仔细查看其过往消费记录,记者发现,李女士从2021年5月开始开通北京移动Plus会员,最初的两个月即2021年5月、6月因为优惠17元,每月只需付费1元。2021年7月起,优惠到期,需付费18元。

但从2021年8月开始,李女士除了“北京移动Plus会员”(18元/月),还多了一项“北京移动Plus会员5元档”(5元/月),不过这5元每个月都是减免状态,即李女士每个月花在会员上的总费仍为18元。

从消费记录来看,李女士从2021年5月起,即开通Plus会员,按照1年后过期的约定,李女士在2022年4月30日就不再是会员。但2021年8月起新增的所谓的5元档会员又成功将会员过期时间顺延了三个月。

可以想见,这莫名其妙多出来的三个月会员期,中国移动所获得的会员费完全覆盖了2021年5月、6月总共34元的优惠,这一翻操作对其可以说是稳赚不赔,更不提这一年多的会员是该公司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开通的。

会员权益让人眼花缭乱,细究之下却为鸡肋

记者发现,北京移动APP推出了多种会员,包括多个档位的Plus会员、黄金会员等。并且在应用内通过弹出广告等方式大力宣传,且重点落在“0元”、“月月得”等字眼上。

而18元档位的Plus会员提供8种权益,具体包括:每月获得1张通用券,有效期只到月底,可用来兑换各类APP的会员月卡、代金券等;每月可从语音50分钟、全国通用流量1GB、短信200条三项中任选一项领取;根据上月语音/流量/短信使用情况,满足相应条件可任选一项领取;领取和彩云、来电免打扰两项新业务类权益;每月可选择专区内产品半价购买;根据上月话费账单消费金额领取5G金币;一次性领取优惠券、满减券等。

总体看来,这项会员权益有不少,让人眼花缭乱,让人感觉18元一个月的会员费物超所值。但细看之下,其中有不少“多选一”的权益,甚至有些还能促进其他产品的销售,比如所谓的领取优惠券、满减券,用户看似在享受权益,却也在不知不觉中掏出了更多的钱。

李女士在北京移动APP上兑过几回某视频网站的月会员,但大部分时间很难想起来还有会员权益要领。

“如果只兑会员,其实还不如直接去买相对应的视频网站的会员,根本不及18元一个月。虽然这个Plus会员好像有很多权益,但谁有这时间盯着看,有些权益到期了应用也不会提醒,难道要我每天进APP看一遍吗?”李女士直言道。

针对李女士的遭遇,记者询问移动方面相关人士,对方称需要核查具体情况再做回复。

通信套餐乱象何时休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通信进步,运营商顺势提供了不少新的服务,包括上线专门的运营商应用、视频彩铃、5G消息等。

但从用户体验来看,这些新业务引发的“强买强卖”的案例并不少。

3月12日,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曾对运营商私开视频彩铃业务的行为进行曝光。罗永浩在微博上表示,“你的手机可能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被运营商设置了丑陋的视频彩铃,不仅每月悄悄扣钱,还会折磨给你打电话的人。”

不少网友也表示遇到过类似事件,其中“难以退订”一事使运营商备受质疑。

除此以外,在传统业务上,电信运营商在套餐升级、退订以及携号转网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霸王条款。例如,在修改套餐上,往往存在着“升档容易、降档难”的情况。

有用户对蓝鲸TMT记者反映称,中国移动经常给其打电话推荐免费升级套餐,但每次所谓的“免费升级”都是要让用户加码套餐,从而使得套餐越换越贵,“已经用上了四百多一个月的套餐,最后降级套餐只能去一级营业厅办理,用户体验差。”

随着相关客诉的逐渐增多,这也引起了监管层的重视,工信部等部门曾多次约谈运营商,要求其整改相关问题。

2021年9月28日,为提升电信服务质量,保障用户合法权益,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召开电信服务质量座谈会,通报了近期出现的夸大虚假宣传误导用户、设置障碍影响用户携号转网、干扰满意度测评等突出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工作措施和整改要求。

此后2021年11月,人民日报刊文揭露通信套餐乱象,包括降档受阻,存在人为设置障碍等现象。报道指出,有消费者反映,升级套餐时只需要打一个电话就可以办;但是要降档时却说为了保护用户权益,需要本人到营业厅办理。有些消费者则遇到了“踢皮球”的情况,客服表示,办理套餐降级需要去营业厅,可到了营业厅,业务员又说自己没有权限,需要打电话找客服。

种种客诉涌现的背后,凸显了用户对于运营商霸王条款、通信套餐乱象的不满积攒已久。对运营商而言,在追求利润增长的同时,更该思考如何提升服务质量,保证消费者的权益,唯有如此才能走地更为长久。

推荐内容